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13)
报纸(599)
学位论文(74)
图书(29)
会议论文(28)
图片(3)
视频(1)
按栏目分组
历史研究 (1270)
甲午人物 (100)
战争概览 (98)
重要战役 (72)
史料集锦 (7)
按年份分组
2014(500)
2012(90)
2006(39)
2005(37)
2004(38)
1994(116)
1991(13)
1990(16)
1986(3)
1983(8)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47)
北洋军阀的统治与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二)
作者:李育民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视频
描述:本集介绍了反袁联合阵线的形成。
三次军阀混战(三)
作者:来新夏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视频
描述:三次军阀混战(三)
追寻甲午战争的足迹
作者:屠振林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追寻甲午战争的足迹
洋务运动在巩固中国近代西北边防中的作用
作者:何永明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边防思想  边防建设  西北边防 
描述:外国的侵略,后来魏源的《海国图志》更成为以后洋务运动的边防思想的基础。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首先突破“夷夏之防”,从开始对西方“坚船利炮”的认识到海陆边防布局的思索,洋务派的边防思想随着边防形势的变化不断的在发展,并与中国的近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倡学习西方,加强军备建设、陆海军建设等;国防格局思想注重海陆立体防御,确立海防、塞防并重。洋务派的边防思想对中国国防产生很大的影响,军事工业建设、军队建设、外交建设、经济建设等诸方面都取得了进展,边防实力有所增强。在军备建设方面,洋务运动的军事局厂为淮军、湘军、练军提供大量近代化的武器装备,以较为先进的洋枪、洋炮为主,改变了以前八旗、绿营时期军备落后的状况。在军队的军事素质方面,洋务运动以较为合理的湘军体制或西方军队体制编练湘军、淮...
甲午战争的历史告诫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甲午战争的历史告诫
西方人眼中的甲午战争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西方人眼中的甲午战争
袁世凯与中日甲午战争
作者:暂无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袁世凯与中日甲午战争
北洋水师失败之技术思考
作者:游战洪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北洋水师  日本联合舰队  军事技术 
描述:北洋大臣李鸿章、海军提督丁汝昌以及北洋水师的其他技术军官,包括外国军事顾问和教官,总是强调日本联合舰队拥有快速巡洋舰和速射炮,却忽视北洋水师所拥有的军事技术优势,这等于战前就丧失了必胜的信心,战后又借此推卸战败的领导责任.
洋务运动时期新式教育的萌芽与初步发展
作者:张国柱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新式教育  近代化 
描述:术学校和培养自己军事人才的天津水师学堂等系列军事学校。这些学校在创建方式、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都与以往传统教育有本质区别,从而揭开了中国新式教育的序幕。书院改革和海外留学是近代中国教育的另一种新模式,为古老的传统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另外,由于此时的条约体系初步形成,外国传教士在华活动规模进一步扩大,他们创办了一系列教会学校,为中国近代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提供了借鉴。随着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书籍日益增多,在同文馆和福州船政局中都出现了专门或附设的译书机构,以及传教士办的译书机构。大量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书籍的出版以及教科书的编印,为新式教育和西学的发展提供了载体和传媒。新式学堂、留学教育、新式书院、教会学校和翻译出版西书,几者有机结合,形成了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教育,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初始阶段。
甲午战争的历史思考
作者:乔还田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甲午战争的历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