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
报纸(10)
学位论文(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研究 (14)
战争概览 (8)
史料集锦 (2)
甲午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12)
2012(1)
2011(1)
2009(1)
2006(1)
2005(1)
2001(1)
1996(1)
1994(4)
1984(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5)
北海舰队凭吊甲午战争120周年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北海舰队凭吊甲午战争120周年
海军举行海上祭奠仪式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海军举行海上祭奠仪式
大清北洋海军组建及其历史影响
作者:邓夏生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洋海军  李鸿章  林则徐  清政府  北洋舰队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  威海卫  《资政新篇》  刘公岛 
描述:.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洪仁玕设计提出了比日本明治维新更加光辉夺目的《资政新篇》,然而好景不长,伴随天国政权失败而夭折了.农民起义军鲜血染红了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新权贵的顶子,为他们造成一种局势,能够依靠镇压农民战争而崭露头角,并凭借手中掌握的有限权柄,在太平天国的废墟上,把林则徐、魏源等人开其端绪于实现,并扩展起来,形成一个“图富强”洋务运动,其首着乃为“自强”,以使大清王朝苟延残喘.建立三洋海军,就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台联举办纪念甲午战争研讨会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全国台联举办纪念甲午战争研讨会
甲午战争中的那些悬念与误区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甲午战争中的那些悬念与误区
甲午战争后台湾儒生的政治认同
作者:陈名实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割台  儒生  政治  认同 
描述:清朝在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儒生不仅在思想上坚决反对割台,并实际参加创建"台湾民主国"和武装抗日斗争。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坚持反抗外来侵略的思想和以强烈民族精神为基础的对中国的政治认同。
北洋勇士因何失败?
作者:姜浩峰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向下一代炫耀前世武功的所在。
如何理解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作者:陈军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近代化  甲午战争  近代化改革  清政府  袁世凯  早期维新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  维新变法  中国资本主义  思想文化 
描述:一方面,为了偿还对日赔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作者:秦呈思  年份:1985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明治维新  十九世纪  德川幕府  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  民族危机  日本社会  统治  主要内容  封建残余 
描述: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的强国,伹又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二、重点、难点重点:武装倒幕和明洽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性质。难点:明治维新的性质。三、教学用具《十九世纪中期的日本》放大挂图。四、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上学期我们讲过古代日本,其中提到幕府统治,同学们是否还记得什么叫幕府统治?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是在什么时候?(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小结,导入新课)由于封建混战的频繁,地方上逐渐形成势力强大的武士集团。武士首领将军的政厅叫
日俄战后日本政府对“满洲”经营政策的讨论
作者:王蕾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满洲”问题  “满洲”军政  伊藤博文 
描述:且沦为双方角逐的场所。1905年9月5日,日本在战争中取得胜利,通过《朴茨茅斯条约》从俄国手中继承了其在“满洲”的相关权益,其势力正式侵入“南满”。但是在战争中日本无视中国的主权,肆意在所到之处建立军事行政机构实行所谓军政,最终引起了清政府的抗议;同时日本凭借军事上的优势排挤英美商人的政策,也与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发生严重的冲突,同样引起了英美的不满和抗议。这样在日俄战后,日本就面临了一个所谓的“满洲”问题。面对这种状况,日本政府内部就对“满洲”采取什么样的经营政策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备受英美压力的外务省以加藤高明为代表,主张在“满洲”实行“门户开放”,而在战争中得势的陆军却对此态度消极,从而引起外务省的不满;同时对此问题陆军内部的意见也并不统一,以山县有朋为首的陆军中央和以儿玉源太郎为代表的“满洲”驻军之间分歧最为明显。面对这种状况,1906年5月伊藤博文主导召开了有山县有朋、首相西园寺公望等元老阁臣参加的“满洲”问题协议会,使各方的意见实现了初步的统一,做出了在“满洲”废军政、实行“门户开放”决定,从而使矛盾得到暂时的缓和。本文主要通过对日俄战后初期,日本政府内部在“满洲”问题上出现的分歧和其对“满洲”经营政策的讨论过程进行研究,从而揭示这一时期日本“满洲”经营政策的特点和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