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16)
报纸(139)
学位论文(34)
图书(14)
会议论文(14)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281)
甲午人物 (164)
历史研究 (154)
史料集锦 (12)
重要战役 (7)
按年份分组
2014(55)
2013(48)
2011(57)
2008(37)
2005(23)
2003(20)
2001(20)
1999(14)
1998(12)
1995(19)
按来源分组
其它(618)
明治天皇之孙现被处战犯罪
作者:暂无 年份:194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明治天皇之孙现被处战犯罪
威海卫建筑特色形成探究
作者:秦耕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威海卫  建筑特色  北洋海军  英租威海卫  刘公岛 
描述:的重要原因之一。 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国家蜂拥而至,他们展开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7月,英帝国主义以均势为由,租借威海卫城除外的威海全湾(包括刘公岛等附属岛屿)及沿岸10英里以内之地,陆地
甲午战争中西方人士目睹的日军暴行
作者:周溯源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中国蓄谋已久.1894年春,朝鲜爆发了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政府抓住机会,诱使清政府派兵,为自己出兵朝鲜制造借口.当中日两国向朝鲜出兵时,朝鲜政府因接受了起义军
大清北洋海军组建及其历史影响
作者:邓夏生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洋海军  李鸿章  林则徐  清政府  北洋舰队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  威海卫  《资政新篇》  刘公岛 
描述:.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洪仁玕设计提出了比日本明治维新更加光辉夺目的《资政新篇》,然而好景不长,伴随天国政权失败而夭折了.农民起义军鲜血染红了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新权贵的顶子,为他们造成一种局势,能够依靠镇压农民战争而崭露头角,并凭借手中掌握的有限权柄,在太平天国的废墟上,把林则徐、魏源等人开其端绪于实现,并扩展起来,形成一个“图富强”洋务运动,其首着乃为“自强”,以使大清王朝苟延残喘.建立三洋海军,就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鸿章洋务新政思想研究
作者:程伟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洋务派  洋务新政  思想 
描述:他人所能及。李鸿章洋务新政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不仅促进了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而且对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我们看到,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李鸿章
甲午战争研究争鸣热点评议
作者:刘晓焕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甲午战争研究争鸣热点评议
黄大炜用音乐诠释甲午战争
作者:暂无 年份:200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黄大炜用音乐诠释甲午战争
李鸿章 第一个到国外看球的中国人
作者:暂无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李鸿章 第一个到国外看球的中国人
北洋海军将领群体自杀研究
作者:姜峰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洋海军  高级将领  群体式自杀  晚清 
描述:的自杀率?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北洋海军高级将领这一群体的特点与其成员自杀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自北洋海军成军之日起,其内部力量就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特别是闽籍将领与非闽籍将领之间矛盾尖锐,各成员之间没有建立起牢固的人际关系纽带,致使群体的力量没有起到有效的遏制自杀的作用。其次,北洋海军高级将领消极的应对这场战争的心态与这些将领的自杀也有着重要的关系。此外,通过比较研究表明,北洋海军将领是一个倍受社会各界所重视的群体,而通常情况下,军队中受重视程度越高的群体其自杀率越高。另外,在这些将领自杀后,社会各个不同的群体依据自身的利益和知识学背景对自杀者本人的形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建构,并且赋予了其不同的社会意义。这种建构及其社会意义的赋予,从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现出了晚清民初转型时期社会、文化等要素的特点。 本文通过对北洋海军成军特色;北洋海军将领的心态剖析;社会不同群体对这些自杀将领形象的建构及其社会意义赋予等几个环节的探讨,切入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结合部,以期能对群体式自杀研究有所推动。
甲午战争与中华爱国青年
作者:马庚存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中日战争  丘逢甲  北洋舰队  日本海军  济远舰  丰岛海战  近代中国  青年官兵  台湾民主国 
描述:甲午战争与中华爱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