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436)
报纸(427)
学位论文(168)
会议论文(35)
图书(31)
视频(6)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1896)
甲午人物 (157)
历史研究 (39)
史料集锦 (7)
重要战役 (4)
按年份分组
2013(120)
2011(160)
2010(130)
2009(132)
2008(94)
2007(83)
2005(78)
2000(30)
1991(25)
1989(3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103)
明治维新后的和食与日本文化
作者:张红贤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和食  明治维新  西洋料理  日本文化 
描述:,有时就成了有钱人的专利。这样一来,传统的日本料理逐渐被遗忘,可以说对一般百姓来讲就成了奢侈品(金钱和时间)。因此,这个问题开始引起各方的注意。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从明治维新后的史料入手
文物普查发现百年建筑印证中国供水第一城由李鸿章发起建设,位于五一路附近沙区净水厂内
作者:暂无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文物普查发现百年建筑印证中国供水第一城由李鸿章发起建设,位于五一路附近沙区净水厂内
李鴻章的對韓政策(1876ㄧ1882)
作者:鈴木修  年份:197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鴻章  對韓政策  朝鮮  藩屬 
描述:接受 國際間的對等外交觀念,而中、韓間的宗屬關係,亦在外力壓制之下開始動搖。 李鴻章於清同治九年( 一八七○年) 就任直隸總督,並兼北洋通商事務大臣,參與當 時中國的外交事務,其對朝鮮「東土屏蔽」的地位最為重視。 本文就李鴻章在壬午事變前後的對韓政策,逐漸由「放任」轉變為「牽制政策」的漁 變過程與歷史情景加以探討。 在章節安排方面,本文除前言、結論外,內分三章:第二章「朝鮮與西方各國的通商 」,主要為壬午事變前,朝鮮對外政策與對外關係的背景。第三章「李鴻章與朝鮮的 門戶開放」,重點為在李鴻章的勸導下,朝鮮與西方各國交涉的實際狀況。第四章「 李鴻章與朝鮮的外交」,則是就壬午事變前夕與爆發後,有關李鴻章介入朝鮮外交事 務決策的程度。 總之,一八八○年代李鴻章的對韓政策,實藉列強的勢力以牽制日本的入侵,即採取 「以夷制夷」政策,促進美英法等國與朝鮮訂立通商條約,即為此一政策的運用。而 其政策推行的結果,由消極放任、暗中操縱,轉為積極干預,其結果扭轉了中韓屬邦 關係,並將朝鮮推向國際社會,就中國漸受侵奪的宗主權而言,李氏的對韓政策,實 有其階段性的成就,但卻促使朝鮮淪為列強角逐之對象,可謂得失互見。 #50010421.abs #50010421.abs
甲午海战之前北洋舰队威武访日 (上) 熊崧策
作者:熊崧策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甲午海战之前北洋舰队威武访日 (上) 熊崧策
中网男单首轮90后小将张择战胜队友李喆 “新一哥”晋级感谢洋帅 男网“洋务运动” 外教周薪1.9万
作者:暂无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中网男单首轮90后小将张择战胜队友李喆 “新一哥”晋级感谢洋帅 男网“洋务运动” 外教周薪1.9万
松本刚明接任日本外相 他是日本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的玄外孙
作者:暂无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松本刚明接任日本外相 他是日本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的玄外孙
中日早期艺术歌曲之比较
作者:朱依依 张小梅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艺术歌曲  创作手法  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  留学生  中国与日本  作曲家  早期  民族音乐  西方音乐 
描述:19世纪下半叶对同处于亚洲的中国和日本来说是一个改变各自命运的时代。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使得日本国力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亚洲的霸主。相对于日本改革的成功,中国在30年后的戊戌变法则只能算作
洋务运动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准备
作者:郎涛  年份:198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  生产方式  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本主义  生产力  中国近代  中国资本主义  早期维新思想  洋务派 
描述:旧民主主义革命准备的关系,尚未引起重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未能提上日程。随着洋务运动研究的不断深入,
日本明治维新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作者:王燕梅  年份:1985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明治维新  维新派  洋务运动  洋务派  近代中国  光绪皇帝  清政府  戊戌维新  戊戌变法  康有为 
描述:正值洋务运动时期,后来又发生了戊戌维新等运动。本文试图就明治维新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做一探讨。
明治维新给康有为的启示
作者:马继生  年份:198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康有为  明治维新  学习西方  近代中国  近代社会  启示  日本人  社会现实  国际形象  国际环境 
描述:震撼。到康有为生活的时代,各种矛盾更加尖锐。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是,“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瞬、日东耽”,列强正“磨牙涎石思分其馀”,中国则“孱卧于群雄中间,鼾寝于薪水之上”。国内的情况是“老百姓精华已竭,膏血俱尽坐而垂毙”。这种危急的社会现实,对康有为是一强烈刺激。从他感受到这种严峻现实的时候起,就开始了对其根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