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治维新时的方圆社
-
作者:邵敏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报纸
-
描述:明治维新时的方圆社
-
《民吁日报》对安重根义毙伊藤博文事件的报道与评论
-
作者:卢在熙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安重根是韩国妇孺皆知的民族英雄。他舍身取义,于1909年在中国哈尔滨火车站义毙日本 侵韩元凶伊藤博文。这一事件,是韩国历史、乃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
李鸿章集团在北洋的奠基考察
-
作者:张静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淮系集团 北洋 奠基
-
描述:力在北洋地区的奠基情况。除在《绪论》部分对选题立意、学术史概况和全文要旨进行扼要的交待外,主要分三大部分来具体考察,要点如下: 一、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其集团在北洋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李鸿章凭借其职权,利用同乡、年谊、师生、朋僚等种种关系,合纵连横,建立起一个以官员、将领、幕僚为集团骨干的势力网。李鸿章还通过有的放矢、因事制宜地处理与其它省区政治派系及清廷的关系,巩固并发展其势力网。 二、在军事上,入主直隶后的李鸿章继续大力增强淮军实力,拓展淮军防区空间,并且收容包罗了包括直隶练军在内的几支军队,使之成为其集团的偏师,从而在整体上扩大了可控军队的规模和防区范围。同时,李鸿章利用有利时机,积极编练北洋海军,使其成为集团所依持的又一军事柱石。 三、李鸿章集团还十...
-
晚清外交体制研究(1861-1901年)—总理衙门与北洋大臣
-
作者:吉正芬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外交体制 总理衙门 北洋大臣 李鸿章
-
描述:清外交体制经历了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的演变,这一演变同时也反映了晚清外交观念从夷务—洋务—外务的一个转变过程。
本文主要探讨的重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其一,考察总理衙门设置的缘起,简述清代早期的对外关系,及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设立总理衙门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总理衙门外交权责的分配及其运作方式。其二,论述北洋通商大臣权责的演变,并进一步探讨其外交职掌范围及其与总理衙门的关系。其三,论述晚清外交权利结构的二元性特征—总理衙门与北洋大臣在外交上的合作与竞争。因奕訢文祥与李鸿章的合作关系,使得二者的合作达到高峰,其后,文祥去世,奕訢遭受打击,被逐出总理衙门,总署权力下降,沦为—备咨询的顾问机构,北洋大臣李鸿章独掌对外交涉。在李鸿章下台后,清廷外交又短暂地回复到督抚外交的局面,直至外务部的成立,才结束了晚清外交权力机构混乱、政出多门的局面。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晚清外交体制的演变长达40年,其间形成的外交权力重心双元化对晚清对外交涉的影响,致使总理衙门和北洋大臣处理外交事务都没有独立的主导权,相互受到牵制。晚清外交失利,固然与清朝的国势有关,但这种外交机构权责分配的混乱,外交体制的落后,导致的对外交涉时政策的反复与被动,则不是一句“弱国外交”可以修饰的。
-
北洋水师的女人们 一夜间全部殉情
-
作者:暂无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
描述:北洋水师的女人们 一夜间全部殉情
-
历史观的变迁及其对历史教科书的影响:基于中小学历史教科书对明治维新记述的考察
-
作者:刘俊民 徐冰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观的变迁 日本观 历史教科书
-
描述:修正自身对日的认识,使之科学化、符合历史事实;中国人在教科书中修正对日认识和历史记述的过程,可以为日本人思考教科书问题提供启示和借鉴。
-
“征韩论”与中日甲午战争
-
作者:杨秀祖 侯雪峰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征韩论 中日甲午战争 中国与日本 日本军国主义 明治政府 日本政府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大久保利通 资本主义经济 壬午兵变
-
描述:本文揭示了十九世纪末叶日本征讨韩国论调的出笼过程、产生背景及产生原因。并认为“征韩论”的出笼是日本走向对外扩张的开始,在实施过程中日本同中国之间发生的冲突,使“征韩论”的内容由开始的单一对朝鲜用兵发展成为对朝鲜、中国同时进行侵略,“征韩论”的炮制及实施,当被视为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一个内在原因。
-
“明治维新”如何拉开中日差距?
-
作者:暂无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
描述:“明治维新”如何拉开中日差距?
-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改革内容差异研究
-
作者:暂无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
描述: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改革内容差异研究
-
一个日本人笔下的“旅顺大屠杀”
-
作者:方一戈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10年前,一位名叫井上晴树的日本作家来中国访问.极偶然地,他在大连街头的露天书摊见到一本小册子<旅顺大屠杀>.书的封面上,那些"日本兽兵"、"屠城之最"、"残暴绝伦"的刺目的文字及照片令其惊异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