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585)
期刊文章(1583)
学位论文(106)
图书(76)
会议论文(29)
视频(4)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3016)
战争概览 (220)
历史研究 (104)
重要战役 (37)
史料集锦 (6)
按年份分组
2014(182)
2012(339)
2011(467)
2010(305)
2009(308)
2008(250)
2007(121)
2003(91)
2002(43)
2001(34)
按来源分组
其它(3383)
日本的海上公主
作者:张永昌 杨建勇  年份:199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海  活动内容  海洋  明治天皇  北海道  评审会  评选活动  巡视船  丰富  东京 
描述:从1941年7月20日第一届“海的纪念日”起到1990年日本已是第50次举办这样的活动了。这项活动内容广泛、丰富,旨在推动日本这个海洋国家的海洋事业。1876年了月,当时的明治天皇在东北,北
甲午战争与黄人爱国诗歌创作的艺术新变
作者:李峰 王晋玲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人  甲午战争  民主革命  爱国诗歌  艺术新变 
描述:中日甲午战争是黄人政治思想与诗风艺格转变的重要分水岭.他擅文工诗,诗才多样,着力批判腐朽的社会现实,弘扬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不朽精神,表现了时代的呼声和主旋律,其爱国诗歌的主导风格与审美风貌由传统走向近代,风神昂扬蹈厉,终以打碎旧制度与创造新世界的民主革命气慨,展示了历史的巨变.
彬县大佛寺石窟所见清提督丁汝昌事迹铭记
作者:常青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佛寺石窟  丁汝昌  陕西彬县  碑刻题记  龙纹图案  中晚唐  李世民  石灰岩  千佛洞  碑记 
描述:为石灰岩,高1.86、宽0.62、厚0.15米。碑首有减地线刻的云、龙纹图案,中部方额
那胡同,那石碑,那颗心
作者:马宝山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宝贵  同善堂  胡同  沈阳市  朝鲜  石碑  慈善事业  东清真寺  回族文学  大人 
描述:六十多年前,我姥姥家在沈阳市小西路南侧的一个小胡同里,时称左大人府胡同。左大人就是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朝鲜平壤保卫战中牺牲的左宝贵将军。这个胡同的地势要远远高出周边地区,下雨的时候从不存水,而通向这里的几条小路都是泥泞不堪。所以
重要更正
作者:本刊编辑部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宗棠  文字说明  墓园  左宝贵  图片  期中  更正  第四  重要  编辑部 
描述:本刊2011年第四期中插图片文字说明:"墓园内的左宗棠衣冠冢"应为"墓园内的左宝贵衣冠冢"。特此更正。诚致歉意!
家书
作者:野泉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关天培  真正意义  民族英雄  左宝贵  杜甫  林则徐  中日甲午战争  品质  山东费县  琦善 
描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的这一句诗虽说是有感而发,却道尽了真正意义上的家书所应有的品质。编撰《民族英雄关天培》一书,一个细节让我感叹不已。因朝廷将林则徐"革职待罪",琦善到广州,下令撤除关天培多年苦心
左宝贵及其衣冠冢
作者:孙静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中华民族  李鸿章 
描述:1894年的甲午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每当讲述这段历史时,我们都会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和李鸿章的卖国行径感到无比愤慨。但这场战争也涌现了两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那就是海战中的邓世昌和陆战中
平壤:清朝陆军不堪一击
作者:文亭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军  平壤  日军  丰岛海战  清朝  朝鲜  牙山  左宝贵  日本陆军  部队 
描述:清日战局,海陆两军相辅相成。丰岛海战前,中国与朝鲜牙山、仁川间的海路畅通,航行无阻。清军由海路赴朝,两日可达。丰岛海战后,日本海军完全控制了朝鲜西海岸水域,中国至牙山、仁川的海上交通线被切断,走海路运兵的风险变得极
左宝贵的慈善公益事业
作者:刘本森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宝贵  慈善  公益事业  穆斯林 
描述:个人经历息息相关。左宝贵不仅是一代名将,更是一位慈善人士。
论日本近代外交中的“脱亚入欧”意识
作者:贾宝波  年份:199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脱亚入欧  近代外交  日本  西方列强  欧洲国家  明治天皇  国际体制  外交政策  发展变化  亚洲国家 
描述:与列强争雄。笔者在本文中试图循着这一思路对日本近代外交中的所谓“脱亚入欧”意识略陈管见。一 19世纪中叶,曾经坚持了200多年锁国式外交政策的日本也象当时鸦片战争失败后的中国一样面临着深刻的民族危机。当时执政的幕府在列强入侵的威胁之下,不得已采取了开国政策。由于幕府与西方列强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