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34)
报纸(220)
学位论文(39)
图书(17)
会议论文(17)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355)
甲午人物 (328)
历史研究 (195)
史料集锦 (33)
重要战役 (17)
按年份分组
2011(89)
2007(29)
2006(30)
2005(31)
2003(31)
2001(26)
1999(18)
1996(11)
1995(29)
1988(10)
按来源分组
其它(928)
历史,莫在这里说遗憾——毁坏文物现象透视
作者:叶燕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法  古城墙  李鸿章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青年报》  山海关区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遗产 
描述:历史,莫在这里说遗憾———毁坏文物现象透视○叶燕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民族,文物古迹如繁星璀璨,密布全国。但长期以来,文物毁损、流失的速度和数量都十分惊人,如果不切实加强对文物
关于李鸿章倡办近代化矿业的几个问题
作者:余承璞  年份:199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近代化矿业  官督商办  洋务企业  洋务派  军事工业  金矿  开平煤矿  思想观念  经营方式 
描述:了不少洋务企业。在李鸿章及其他洋务派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不仅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初步发展,而且对于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政治视野的扩大也起了积极作
析清政府割让台湾之缘由
作者:马自毅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台湾  清政府  日本  李鸿章  陆奥宗光  中日战争  伊藤博文  甲午战争  威海卫  俄国 
描述: 近年来,台湾有些人不断鼓吹“独立”,其理由之一就是:“台湾自来就一直被清廷列在荒外地区而备受忽略”,“马关条约意味着中国对台湾边陲之忽视,弃置不顾……,中国已出卖台湾给强邻日本,”等等。然而,事实
“‘济远’撞沉‘扬威’说”考辩
作者:王琰 国宇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济远”号  “扬威”号  甲午战争  黄海海战 
描述:撞伤--搁浅---焚没”说还是“搁浅--撞沉”说都在史实以及逻辑方面存在不足。
论甲午战争之前国人对外观念的转变
作者:刘春明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挑战  固守  巨变  影响 
描述:影响。 此阶段中国对外观念的转变在不同的时期其变化不一。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鸦片战争之前,二是两次鸦片战争之间,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至甲午战争之前。本文就是以这三个时期中国对外观念的转
明治时期日本汉文学家依田学海与中国
作者:杨爽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依田学海  中日交流  人物交往  甲午战争  中国 
描述:明治时期日本汉文学家依田学海与中国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比较研究的历史考察
作者:张喜云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  社会改革  近代化进程 
描述:主义理论指导下对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研究从立场到观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三个历史阶段(1978-2006)是该领域研究蓬勃发展的阶段。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迫切要求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历史特点的现代化
对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道德教育的考察
作者:薛鸿雁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思潮与思想教育 
描述:当前,我国人民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大变革。在这场大变革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迫切的现实意义。……
取法西洋:洋务运动时期旅西游记中的西方海防
作者:李尹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  出洋国人  旅西游记  海防文明  洋务运动 
描述:手认识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 本文在对洋务运动时期出洋国人所作的游记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试图重现这一时期中国人亲历西方、考察海防文明的心路历程,继而揭示其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与发展
李鸿章与滇案交涉
作者:方英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威妥玛  马嘉理案  总理衙门 
描述:与赫德之间、李鸿章与总理衙门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分析这四对矛盾对滇案交涉进程与结局的影响;分析李鸿章在滇案交涉中从积极关注到奉命在津交涉到烟台全权主持订约的角色转变,旨在说明李鸿章接办滇案多是在威妥玛总理衙门谈判破裂、关系闹僵之后,从旁转圜,设法挽回局势。本文最后指出,李鸿章在滇案交涉中妥协退让的原因,除上述特定角色的因素之外,主要是由于威妥玛的狡诈多端与清政府外交手段落后、外交观念陈旧导致的策略不当,而李鸿章难以摸清威氏的真实意图亦是原因之一。与此同时,李鸿章在交涉中体现出的外交手段与外交认识,如主动利用列强调停、主张遵守条约、积极评介通商口岸的作用等,对其日后的外交活动乃至整个近代外交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