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00)
学位论文(51)
会议论文(7)
报纸(7)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149)
战争概览 (94)
历史研究 (24)
重要战役 (1)
按年份分组
2013(21)
2012(20)
2011(24)
2010(21)
2009(19)
2008(12)
2003(8)
2001(4)
1997(6)
1962(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68)
李鸿章发迹史(15) 一直被弹劾,谁也扳不倒――
作者:汪衍振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李鸿章发迹史(15) 一直被弹劾,谁也扳不倒――
邓世昌铜像暂别环翠楼
作者:暂无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邓世昌铜像暂别环翠楼
也谈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
作者:安静波  年份:1985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也谈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
洋务运动先驱丁日昌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洋务运动先驱丁日昌
李鸿章做寿(图)
作者:雪珥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李鸿章做寿(图)
福泽谕吉与日本现代化
作者:吴群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福泽谕吉  明治维新  现代化  启蒙思想  精神生产 
描述:关于日本现代化的研究,中外学者已有三十多年的研究和汗牛充栋的论文著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但至今尚未见到专门从人物角度探析其与现代化关系的著述.福泽谕吉这个人物是日本现代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他在日本现?
近代中日技术引进与发展比较研究
作者:文涛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科学体制化  技术教育 
描述:不同的是日本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很快地走上近代化的道路,二十世纪初已经跻身于西方发达国家之列。而与之相对应的中国同样是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发展,却没能走上近代化道路进而论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境况。对于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结果的原因,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外的学者们主要从中日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得出了一些普遍共识的结论,但从技术角度探讨的相对较少。研究的时间从科技史的视角确定为1840年至1911年,并以中日近代技术引进与发展为比较为对象,应用科学技术体制化建设的理论,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的对中日近代的技术做一比较,撇开技术发展的政治、文化因素,从技术自身发展的角度找出中国近代技术落后于日本的根本原因,纠正以往人们对于中日近代技术的一些错误看法,探讨中国近代没能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原因,具体拟解决以下问题:中日近代技术观有何异同?中日近代在具体的技术领域谁强谁弱,人们一般以“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为标志,进而推演中国近代技术从引进到发展各个方面都不如日本,尤其是军事技术,这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客观原因,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中日两国在近代科学体制化建设方面有哪些差异?为什么日本顺利的完成了近代科学体制化建设而中国没有?通过近代中日技术引进与发展的比较对落后国家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针对以上问题,系统考察了中日两国近代各时期技术观,阐明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和魂洋才”两种技术观内涵的差异。论述了近代中日两国在基础工业技术领域与军事工业技术领域的技术引进与发展概况。并从技术引进规模上、两国政府对相关领域的支持程度、技术引进的侧重与主导产业的选择几方面对比探讨了中日两国的差异,分析了中国落伍的原因。此外以中日甲午战争为史实,客观地对比了中日近代军事技术,重申在甲午战争以前中国在军事上强于同时期日本的客观史实。着重阐述了中日两国近代科技体制化建设方面的概况,对比了两国在技术教育、留学生与外籍人员的雇佣管理、科学研究体制化领域的差异。强调了日本近代技术的成就是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以技术教育为载体,全面建设科技体制化基础上成长孕育而成的成功经验。以此得出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学者们长期忽视的结论:从科学技术自身角度分析,中国近代科技落伍于日本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科技体制化建设的全面滞后。最后,结合两国技术引进的史实,重申了发展现代技术教育、重视科技体制化建设对于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揭秘甲午海战清军装备:炮内装沙子并非腐败
作者:暂无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揭秘甲午海战清军装备:炮内装沙子并非腐败
中国企业的新洋务运动
作者:姜汝祥李岷项兵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中国企业的新洋务运动
好孩子集团的四次“洋务运动”
作者:陈建新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好孩子集团的四次“洋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