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89)
报纸(757)
学位论文(114)
图书(42)
会议论文(40)
视频(4)
图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研究 (1285)
战争概览 (450)
甲午人物 (326)
重要战役 (71)
史料集锦 (17)
按年份分组
2014(516)
2013(104)
2012(135)
2011(169)
2009(79)
2007(50)
2005(58)
2003(33)
2000(29)
按来源分组
其它(2149)
王韬对中日甲午战争的看法:读苏州博物馆藏《王韬致谢家福函稿》
作者:谢晓婷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州博物馆藏  王韬  中日甲午战争  清政府  日本  李鸿章  洋务运动  西方各国  北洋水师  马关条约 
描述:自强。此后,曾赴日本,晚年定居上海,任格致书院掌院,与洋务派人物有往还,并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苏州博物馆藏《王韬致谢家福函稿》,均为原稿,经裁割后粘贴于一书中
甲午战争时期清军后勤研究:以陆路战场为中心
作者:宫贤鹏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甲午战争时期清军后勤研究:以陆路战场为中心
甲午战争百年祭的一部力作   ——读《甲午战争与东亚政治》
作者:范明礼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甲午战争百年祭的一部力作   ——读《甲午战争与东亚政治》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译述活动
作者:张晓琳 刘树勇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江南制造局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描述:晚清时期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是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的翻译机构之一,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着力于论述其在翻译领域中的一些活动,这其中包括:翻译馆建立的历史背景、由来、人员组成、翻译的主要著作,以及这些传播活动对于晚清科技发展产生的意义。
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的避战求和
作者:惠静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避战求和  失败 
描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之前,李鸿章继续推行其一贯的“避战求和”外交,想要通过列强的“调停”,避免战争爆发,但最终失败。“避战求和”外交在的失败,有着它的必然性的。
甲午战争的海防经费研究(1875-1894)
作者:陈先松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政府  甲午战争  海防经费  海军衙门经费 
描述:甲午战争的海防经费研究(1875-1894)
罗丰禄研究
作者:杜志明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丰禄  船政学堂  甲午战争  驻英公使  义和团运动 
描述:登上历史舞台。先是和严复一同成为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精英,不久又成为中国第一批海军留欧生,回国后尽职于李鸿章幕府,参与洋务运动及办理外交,先后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等中进行外事交涉,又以其优秀的表现出使英国,在此期间为中国引入先进的机器、设备,进行国事交涉,争论高升轮赔偿案,多次磋磨借款。在掌握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本文澄清了若干历史事实,比如对于罗丰禄留英期间就读的学校名称进行了考证,对于清国驻英公使龚照瑗回国、罗丰禄出使的原因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等等。梳理了罗丰禄与严复、郑孝胥的关系,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探析他们各自的“幸”与“不幸”,可以看出个人的追求受大时代的左右。
黑白二十四经: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的修身处世心诀
作者:列国胜编著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人生哲学-通俗读物 
描述:黑白二十四经: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的修身处世心诀
中体西用":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
作者:郝晏荣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文化意识形态  张之洞  师夷长技以制夷  梁启超  西学中源  中西会通  《劝学篇》 
描述:中体西用":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
传教士与洋务运动时期科学建制萌芽
作者:张哲慧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教士  洋务运动  科学建制 
描述:其他学校所效仿,为中国新式学校中的科学教育起到了示范作用;在官办的新式学校中,传教士通过直接担任教习职务传播科学知识,有的传教士甚至对官办学校的科学教育具有决策权,如在京师同文馆中出任总教习一职的传教士丁韪良,由他制定的新式课表正式拉开了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帷幕。在科学出版方面,教会出版机构出版了大量由传教士译著的科学书籍,洋务运动时期最为出名的教会出版机构是益智书会和广学会;官办出版机构中,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合作译著了许多科学书籍,在传播科学的同时培养了一批中国早期科学家。在这一时期,传教士主办了一批刊载科学知识的报刊,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的传播,包括林乐知主编的《万国公报》长期连载西方科学著作,傅兰雅创办的科学专刊《格致汇编》对普通民众的科学启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文科学名词统一方面,传教士对翻译过程中的中文科学名词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工作,成果最为丰厚的是益智书会,专门成立了地名人名委员会和科技术语委员会,出版了很多科学名词中西双语辞典;在中国官办出版机构——江南制造局里工作的传教士也为科学名词统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在译著科学书籍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自己的科学名词统一原则,并且出版了各个学科的名词中西双语辞典;除了有组织地完成中文科学名词统一工作,还有一些传教士个人也进行了此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科研机构方面,传教士在上海创办了中国本土第一个科研机构——徐家汇天文台,不仅洋务运动时期的历任台长都具备很高的科学素养,而且在天文台工作的传教士们都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他们观测和记录的数据为中国的天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影响了中国天文学的后续发展。总之,传教士对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科学建制的萌芽起到了催化作用,也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