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塔列朗与李鸿章外交成败研究
-
作者:苗玉龙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塔列朗 李鸿章 外交 原因
-
描述:格方面论述造成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
-
马里亚·老士号事件与《中日修好条规》
-
作者:白春岩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里亚·老士号事件 《中日修好条规》 陈福勋 李鸿章 副岛种臣
-
描述:程中,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和日本外务卿副岛种臣的作用不可忽视.
-
李鸿章“汉奸”骂名何时背上的?
-
作者:董从林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汉奸 历史人物 问题 简单化 复杂化 评论 习惯 辛丑条约 马关条约
-
描述:"李鸿章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用一个"好人"或"坏人"去评论一个复杂至极的历史人物未免极度简单化,但也恰恰是因为"极度简单"反而让这个问题极度复杂。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已经习惯了复杂地看待问题,想要简单地说清楚一个问题反而做不到了。
-
李鸿章妙对斥日寇
-
作者:郑桂初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八国联军 光绪帝 汉字书写 楹联 日本人 琴棋书画 上联 满弓 慈禧
-
描述:上,单戈独战。"这是拆字联,意思为:日本驾神马,张满弓,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光"大王"就有八个,且个个举世无双,单枪匹马就能征服中国。
-
老兵的崇敬献给邓世昌
-
作者:彭歌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老兵的崇敬献给邓世昌
-
邓世昌形象的创造——演员手记
-
作者:李默然
年份:196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世昌 中国人民 李鸿章 演员 不同之处 导演 形象 丁汝昌 基本规律 帝国主义
-
描述:的了
-
旅顺大屠杀
-
作者:金祖良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屠杀 旅顺口 甲午战争 日本侵略军 日本侵略者 清政府 侵略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帝国主义列强 詹姆斯
-
描述:旅顺大屠杀
-
甲午战争后英国在华外交政策的转变(1895-1905)
-
作者:袁森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午战争 英国 在华外交政策 远东政策 传统文化 均势制衡
-
描述:这十年间英国在华外交政策演变的基本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解析,在英国在华外交政策的转变中,包含着明显的保守、务实、制衡等特征,这既是受英国传统文化中的保守主义、现实主义以及均势制衡思想的影响,又是其在外交上的运用和显示,在这里,英国的文化传统和外交特征获得了内在的一致性。
-
甲午战争前清廷铁路国策的确立与醇亲王奕譞
-
作者:朱浒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中国在十九世纪被迫走上西方意义上的现代化道路,是以引进新器物、新技术开始的。许多在西方人看来似乎是很正常的器物,在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却诱发了巨大轰动。……
-
《申报》有关早期明治维新报道的研究(1872—1879)
-
作者:姚琦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治维新 《申报》
-
描述:明治维新的消息报道和相关评论,研究在近代中日交往中,中国人对明治维新的了解有多少,持什么态度,以及它对中国当时的改革影响如何?
本文分为绪论和四个章节。
绪论:主要对论文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回顾以及本文研究重点作较为详尽的说明。
第一章,《申报》对早期明治维新报道的内容:将以表格形式,详细排比1872——1879年的《申报》有关明治维新的消息、评论报道。这一期间相关报道共有306篇,主要涉及经济(155篇)、文教(59篇)、政法(58篇)、军事(34篇)。经济方面细分为交通通讯、财政货币、商务贸易、开采矿藏、农业垦荒五大内容。文教方面分为社会风俗、学校教育、文化变革三大内容。政法方面分为政治刑法变革和反抗运动两部分.军事方面主要研究当时日本所采取的一系列军事改革,不涉及当时的日侵台事件和日本吞并琉球事件,而分为军备提升、兵制改革和军事教育三部分。
第二章,《申报》对明治维新报道的及时性:主要探讨《申报》对于早期明治维新报道的及时性。报道的及时性不仅能反映该报对明治维新举措的敏感度,还能看出其关注的焦点。通过整理分析,《申报》对于明治维新初期的交通发展和日本国内对改革的反响十分关注。本章将通过分析上述事件的报道,来探讨该报对明治维新报道的及时性。其中交通发展方面,该报及时报道日本铁路、航运的发展,分别连续介绍铁路的建设发展进程,以及三菱轮船公司的发展进程。《申报》还及时反馈日本国内对改革的反响,连续报道国内由改革引发的一系列反抗运动,分别是1873年前后爆发的针对地税改革的农民起义、1877年的萨摩藩叛乱以及1878年内务卿大久保利通被刺案。
第三章,《申报》对明治维新报道的倾向性和态度:主要探讨《申报》对于早期明治维新报道的倾向性和态度。该报是一份由英国人美查出资兴办的报纸,其报社又处于上海租界,这就使它在发表言论时相对染上一些中立色彩,但是该报又在中国发行,主要读者是中国人,而且主笔也是传统文人,因此其对明治维新的报道以及评价,又会受到当时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特别是在报道有关政治、社会变革时,其选取报道的倾向性以及评价的态度尤为明显。本章将从《申报》对早期明治维新政治改革的报道以及其对社会风俗改革的评价两个方面,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