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4)
报纸(12)
学位论文(7)
会议论文(4)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22)
甲午人物 (17)
历史研究 (7)
史料集锦 (3)
按年份分组
2014(2)
2013(7)
2012(2)
2009(6)
2008(3)
2007(4)
2004(2)
2002(1)
1998(1)
1994(2)
按来源分组
其它(49)
岛国根性下的中日五战
作者:李樱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丰臣秀吉  日本史  忽必烈  朝鲜半岛  白江口  中日关系  北洋水师  中国文化  侵华战争  三四十年代 
描述:渗透到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当中,在排他主义的作祟下,往往使本民族的人们格外团结,在大举侵华的战争中,如果没有本国人民的支持,恐也难以成行。与此同时,日本千年的各国征伐和战备状态,让适应战争的武士成为特权阶层。"尚武"不断印证着这个民族的发展进步,中国文化和佛教文化在日本普及发展,也未能淹没其尚武精神,反助其发展成高尚的道德规范,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的"武士道"精神。元朝忽必烈进攻日本失败,让岛国的民族自信更加漫溢,武士文化发展到丰臣秀吉所处的安土桃山时代,引发日本与明朝的"文禄·庆长之役"。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者以效忠天皇的形式体现武士道精神,成为社会伦理观念,尔后又形成现代的法西斯武士道精神,清朝时的甲午海战、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便是其产物。二战结束让帝国主义时代"领土扩张主义"终结。核武器、洲际导弹和弹道导弹的出现,军事边界线失去意义。跨国公司出现让资源具有可流动性,武力争夺领土不再是主题。二战后的"经济主义"时代,武力不再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方式,和平崛起是一种最新的成本最少的战略。巧妙而不卑不亢地将中国周边的和平环境继续保持下去,也许是中国成为地区性、乃至世界性大国的重要一步。
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的深化及影响
作者:马维英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午战后  洋务运动  深化  维新运动  影响 
描述:军,加强军事教育;在工商方面:在“恤商惠工”方针指引下,提出了“奖励工商”、“护商”、“劝工”等主张,并在铁路,工矿业,纺织业方面均有新的发展;在教育方面:广设学堂,打破了过去以培养军事人才和翻译人才为主的教育模式,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派遣留学生规模越来越大;在政治方面;提出“西艺非要,要政为要”的改革政治制度的主张。 战后洋务运动的深化,与维新变法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共振,为其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一、战后的洋务变法思潮与维新思想具有不谋而合之处;二、洋务运动为维新变法提供了人才支持;三、一部分洋务大吏参与了维新运动,直接推动了维新变法的高涨。
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
作者:王瑛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晚清条约  条约体系 
描述: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缘起,学术史回顾,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构建了本文的结构、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与不足,并对所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 正文部分共七章。第一章考察了李鸿章条约活动的思想基因,其中华夷
导致北洋水师失利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作者:暂无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导致北洋水师失利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鲁能开启新版“洋务运动”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鲁能开启新版“洋务运动”
论李鸿章同伊藤博文的三次会晤
作者:刘学照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李鸿章和伊藤博文是甲午中日战争双方的当事人,也是19世纪中日近代化运动的突出代表。他们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有过三次会晤。这些会晤不仅是19世纪后期中日关系发展曲折变化的一
晚清筹办北洋海军时引进军事装备的思路与渠道:从一则李鸿章致克虏伯的署名信谈起
作者:孙烈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克虏伯  信函  北洋海军  军购  技术引进 
描述:伯等西方军火制造商保持直接的交往,双方相互派员成为北洋引进军事装备和相关技术的重要渠道。
纪念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纪念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以电影的名义,把甲午硝烟带回记忆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以电影的名义,把甲午硝烟带回记忆
李鸿章与西医
作者:暂无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李鸿章与西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