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7)
学位论文(108)
报纸(11)
图书(9)
会议论文(6)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128)
甲午人物 (122)
历史研究 (50)
重要战役 (1)
按年份分组
2014(15)
2013(23)
2012(24)
2011(23)
2010(22)
2003(10)
1996(4)
1995(4)
1993(7)
196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301)
晚清外交体制研究(1861-1901年)—总理衙门与北洋大臣
作者:吉正芬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外交体制  总理衙门  北洋大臣  李鸿章 
描述:清外交体制经历了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的演变,这一演变同时也反映了晚清外交观念从夷务—洋务—外务的一个转变过程。 本文主要探讨的重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其一,考察总理衙门设置的缘起,简述清代早期的对外关系,及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设立总理衙门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总理衙门外交权责的分配及其运作方式。其二,论述北洋通商大臣权责的演变,并进一步探讨其外交职掌范围及其与总理衙门的关系。其三,论述晚清外交权利结构的二元性特征—总理衙门与北洋大臣在外交上的合作与竞争。因奕訢文祥与李鸿章的合作关系,使得二者的合作达到高峰,其后,文祥去世,奕訢遭受打击,被逐出总理衙门,总署权力下降,沦为—备咨询的顾问机构,北洋大臣李鸿章独掌对外交涉。在李鸿章下台后,清廷外交又短暂地回复到督抚外交的局面,直至外务部的成立,才结束了晚清外交权力机构混乱、政出多门的局面。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晚清外交体制的演变长达40年,其间形成的外交权力重心双元化对晚清对外交涉的影响,致使总理衙门和北洋大臣处理外交事务都没有独立的主导权,相互受到牵制。晚清外交失利,固然与清朝的国势有关,但这种外交机构权责分配的混乱,外交体制的落后,导致的对外交涉时政策的反复与被动,则不是一句“弱国外交”可以修饰的。
甲午战争中的英国医生
作者:暂无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甲午战争中的英国医生
李鸿章集团在北洋的奠基考察
作者:张静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淮系集团  北洋  奠基 
描述:力在北洋地区的奠基情况。除在《绪论》部分对选题立意、学术史概况和全文要旨进行扼要的交待外,主要分三大部分来具体考察,要点如下: 一、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其集团在北洋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李鸿章凭借其职权,利用同乡、年谊、师生、朋僚等种种关系,合纵连横,建立起一个以官员、将领、幕僚为集团骨干的势力网。李鸿章还通过有的放矢、因事制宜地处理与其它省区政治派系及清廷的关系,巩固并发展其势力网。 二、在军事上,入主直隶后的李鸿章继续大力增强淮军实力,拓展淮军防区空间,并且收容包罗了包括直隶练军在内的几支军队,使之成为其集团的偏师,从而在整体上扩大了可控军队的规模和防区范围。同时,李鸿章利用有利时机,积极编练北洋海军,使其成为集团所依持的又一军事柱石。 三、李鸿章集团还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