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44)
期刊文章(105)
学位论文(36)
图书(6)
会议论文(6)
视频(4)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152)
甲午人物 (121)
历史研究 (23)
史料集锦 (5)
按年份分组
2013(22)
2012(107)
2011(24)
2010(17)
2009(21)
2007(8)
2004(4)
2003(5)
2002(7)
2001(6)
按来源分组
其它(301)
李鸿章发迹史(45)
作者:暂无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李鸿章发迹史(45)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失败的原因探析——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比较
作者:陈利 周谊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描述:同样学习西方的技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中国的洋务运动之后却没有给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留下完整的足迹,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开创了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始基。除了政治、政体因素的考虑外,本文从微观的角度考察了中日当时针对职业技术教育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的差异,以为今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还历史本来面目——重新审视日本明治维新
作者:张跃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德川幕府  明治维新  尊王攘夷  殖产兴业  岩仓使节团  改革 
描述:。由于没有治国经验,新政权建立后不久即派出级别很高的岩仓使节团对欧美各先进国家进行全面考察。使节团回国后,日本政府迅速调整政策,全面学习西方,终于走上了近代资本主义道路。
李鸿章家族:一代有一代的活法
作者:霍平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家族  曾国藩  李氏  晚清  梁启超  新加坡  直隶总督  钢铁厂  淮军 
描述:前辈权倾朝野,后人闯荡世界李鸿章的一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从鼎盛走向衰落,直至灭亡。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顿有争议的人物,康有为称李鸿章是"维新之同志";梁启超评价他:"吾敬李鸿章之
安徽近代历史人物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合肥召开
作者:兼士  年份:199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近代历史  国际学术讨论会  近代中国  安徽大学  历史人物  安徽省  安徽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院  代表 
描述:”。代表们认为,李鸿章的改革在军事、经济、教育方面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李鸿章的有生之年,既未达到其御侮自立的目的,
李鸿章与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
作者:邵建东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日本侵台事件  台湾的主权  清政府  兵费  中国政府  大久保利通  完整主权  中日交涉  总理衙门 
描述:和作用。诚如当时《申报》所评:日本“藉此兴兵,以窥伺中华边徼之地耳,果如是言,则东洋之处心积虑已非一日矣”①。早在19世纪50年代,日本维新派思想家吉田松荫针对日本被迫开国的现实即提出“蓄养国力”,使“地失于美俄者,取偿于中国和朝鲜”②。1869年日本向朝鲜发难不成,决定先向中国遣使,仿照西方列强同中国订立一个对日本有利的条约,然后利用条约中规定的“中日平等的国际地位”胁迫朝鲜进入日本势力范围,同时还可利用条约为将来扩大侵华寻找藉口,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然而作为一个积弱积贫国家的代表,李鸿章在缔约谈判中据理力争,折冲尊俎,坚持双方的对等原则,从而使《日清修好条规》成为深受与欧美各国缔结不平等条约之苦的中国获得的近代第一个平等条约。嗣后李鸿章又力持定见,驳拒了日本托修约之名行侵越之实的图谋,1873年中日换约。但日本并...
论李鸿章在创建中国近代海军中的作用
作者:黄新田  年份:199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中国海军  中国近代  洋务运动  十九世纪  北洋海军  西方列强  清政府  清统治集团  地方实力派 
描述:“选将练兵筹备海防一节,尤为目今要务。1874年12月,他又以丁日昌提出的关于建设近代海军的“三洋方针”为基础,
全面评价历史人物原则试探
作者:肖宏发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评价历史人物  全面评价  李鸿章  评价标准  历史主义原则  左宗棠  马克思主义史学  客观效果  资产阶级  陈独秀 
描述:产力的发展。因为人类社会在由低级到高级的必然发展趋势中,首先表现为物质生产活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生产关系不断地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过程。所以,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列宁全集第13卷第223页)。历史上的人物,其言行或思想只要顺应这一必然趋势,推动社会的发展,就该肯定;反之,逆历史潮流,阻碍社会的发展,就该否定。关于这一正确评价标准,在我国当代史学界是早已得到一致认同了的。不过,历史上的人物各种各样、千差万别,情况复杂,对他们每一个人进行具体的评价,单用一个正确标准去套是不够准确的,因为历史人物并不象“1+1=2”的数学运算那么简单。因此,要想做到既全面、又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还必须坚持一些最基本的评价原则。
湘军与甲午战争
作者:刘大可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湘军集团  甲午中日战争  历史命运  李鸿章  日军  清统治集团  失败  清政府  清军 
描述:甲午战争中,湘军主要代表刘坤一等出于与淮系势力斗争需要,支持帝党的抗日主张,在战争后期被起用,主持军务。实战中,尽管湘军将士浴血奋战,仍无法挽回失败的命运。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晚清统治集团的腐败
李鸿章与中巴《和好通商条约》的签订
作者:刘昊  年份:200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喀拉多  中巴《和好通商条约》 
描述: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内忧外患相对较少,李鸿章与巴西的代表喀拉多经艰难谈判,终于签订中巴《和好通商条约》。此条约废止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进一步限制了领事裁判权,禁止向中国贩卖鸦片,在保护侨民、派驻领事等方面维护了中国的正当权益。它是李鸿章外交生涯中具有历史意义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