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甲午战后中朝关系演变(1895—1900)
-
作者:王俊祥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中朝关系 演变 宗藩关系 近代关系
-
描述:这一地区的国际关系带来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甲午战争以后,由于这一地区形势的变化发展,经过中朝双方的共同努力,中朝近代新型国家关系逐渐建立起来,传统的宗藩关系解体。本文以这一转变为出发点,探讨甲午战后中朝新型国家关系建立始末,及其演变的原因和对两国关系产生的影响。
甲午战争不但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而且也是东亚国际关系的转折点。此前的东亚国家关系总体上属于封建性质的宗藩关系,中国处于宗主国的地位,在朝贡关系中处于主导位置。但甲午战争的结局则改变了这一地区原有的国家关系,封建性的宗藩关系逐渐让位于近代国家关系,中朝关系的演变就是在这一宏大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完成的。中朝关系的改变既是两国关系发展进程中的具有转折性的改变,又与这一地区国家关系的变化紧密相关。本文通过对这一历史进程的阐述,揭示东亚国家关系发展进程中的特殊性,说明历史发展过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为制定对外政策提供历史借鉴。
-
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制约性因素探析
-
作者:田自力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大国 美日同盟 脱亚入欧战略 政治右倾化 追随外交
-
描述:。本文主要分三大部分来写:第一大部分主标题是日本走向政治大国战略的纵向审视。它分为两个小部分,第一小部分写冷战时期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提出,主要写战后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设计,战后日本根据现实的国际形势,制定了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外交和在对外政策上以美国为外交基轴的一边倒路线。这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带来了日本经济的崛起,使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二是使日本在国际上仍扮演小国角色,因此,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以图发挥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国际影响力,实现对世界的主导权。 第二小部分主要写冷战后日本走向政治大国战略的演变和外交实践,主要写日本关于政治大国的设计以及日本为实现政治大国梦所采用的手段,还有具体的外交实践,来说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手段的错误性。第二大部分标题写亚太地区对日本走向政治大国存在的制约因素。它分为两个小标题,第一就是亚太大国地缘政治战略对日本的制约,主要写中、美、俄地缘战略对日本的制约,特别是美国的战略设计是日本实现大国梦的最大制约因素。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亚太部分带有明显的冷战思维和军国主义色彩,自然遭到中国的反对。第二小部分写日本亚洲一员外交失败对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制约,主要写日本脱亚入欧战略所带开的周边各国难以认同日本,日本更不愿回归亚洲,从而造成了日本难以在亚太发挥更大作用。第三大部分主要从日本国内因素来分析日本推行政治大国的制约。第一小部分从日本地域狭小、能源短缺的角度来分析其对日本走向政治大国带来的消极影响。地域狭小导致日本缺乏纵深防御,难于抵抗核大国的打击。同时地域狭小导致日本能源缺乏和粮食短缺,这使日本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增大了日本经济的脆弱性,对日本推行政治大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第二小部分主要分析日本右翼势力和右倾化的政局的对外行为,来说明日本否认侵略历史,极力修改《和平宪法》使日本丧失了和平、合法走向政治大国的机会,遭到周边国家的坚决反对,日本难以在亚太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第三小部分主要写日本追随外交对其政治大国实施带来的制约因素,追随美国的外交既是日本为实现政治大国所做出的外交选择,同时也是日本走向政治大国存在的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 使日本难以在国际舞台树立独立自主的大国形象。 在本文的结语部分,通过对日本推行政治大国存在的制约因素的分析,我们得出此种的政治大国战略难以真正使日本走向政治大国。日本新首相安培近三在上台之初表现出来的亚太外交思路是对小泉远交近攻外交的一种修正,也许会给日本的亚洲外交带来一点改变,但只要日本仍依靠美国,通过结盟来实现政治大国,不能正确面对历史问题,取得亚洲国家的谅解,日本就不可能成为政治大国。
-
试论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之差异
-
作者:方宗玮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年),但是,中日两国开启的这种东方民族追求现代化的改革运动却有诸多差异: 首先是在其改革的政治前提和经济基础上差异很大。中国封建政治是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体制,其经济基础是地主所有与小农经营的较为牢固的封建自然经济体系,资本主义萌芽极其微弱。因此,中国传统势力异常强大;地主阶级改革派(即洋务派)未能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也未能得到最高统治者的坚定支持,反而经常受到来自守旧派的强大阻力,当然很难全面地有所作为,只能开展较低层次的改革;而日本封建政治是分封原则下中央和地方分权的天皇虚位而将军执政的幕藩体制,封建自然经济体系在较多资本主义萌芽作用下趋于瓦解。因此,拥有自治权力的诸藩能够推行同幕府中央相抵触的藩政改革,并且西南诸藩的下级武士改革派在掌握藩政实权之后,形成了倒幕斗争的基地,能够在倒...
-
论洋务运动与清政府的财政
-
作者:陈秀娓
年份:199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论洋务运动与清政府的财政
-
明治十四年政变与大隈重信的再评价
-
作者:袁野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治十四年政变 大隈重信 伊藤博文 宪政思想
-
描述:主要人物伊藤博文与大隈重信的宪政思想究竟哪一思想更符合日本历史的发展方向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认识与评价。本文试图从明治十四年政变发生原因以及伊藤与大隈宪政思想的比较方面来重新认识明治十四年
-
论李鸿章的对日外交
-
作者:刘虹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联日 联日防俄 防日 联俄防日
-
描述: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之后,李鸿章对日本在亚洲扩张的野心和对中国的危害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开始对日本采取强硬的立场,力主搁置对日妥协的《球案条约》,并购船置械,建立北洋海军,加强对朝鲜的控制
-
论李鸿章的教育改革思想与实践
-
作者:梁永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论李鸿章的教育改革思想与实践
-
描述: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李鸿翌日 作为一个开创性的人物,他的教育改革思想与实践活动。……
-
李鸿章护侨思想研究
-
作者:金蓓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 李鸿章 护侨思想
-
描述:内却影响全局的人物与华侨关系的研究很不充分。其实李鸿章是属于较早关注到华侨问题的一批官员之一,他对华侨问题的认识随着时势的变化不断深入,并最终形成自己系统的独具特色的护侨思想。他在护侨实践中也取得了
-
清末朝鲜领选使研究
-
作者:王元崇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领选使 金允植 李鸿章 薛斐尔 《阴晴史》 《天津谈草》
-
描述:下,与中国会商如何同美国缔约的使命与之发生了合流,并且几乎完全主导了领选使一行。纵而观之,领选使使行,以朝日条约签订之后朝鲜半岛局势日渐演变,李鸿章借美使东来欲与朝鲜缔约通商之机再度劝说朝鲜与西方
-
陆毅为“甲午海战”热血沸腾
-
作者:暂无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
描述:陆毅为“甲午海战”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