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47)
报纸(252)
学位论文(54)
会议论文(15)
图书(14)
视频(3)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374)
甲午人物 (246)
历史研究 (231)
重要战役 (21)
史料集锦 (14)
按年份分组
2013(48)
2012(79)
2011(120)
2009(40)
2008(28)
2003(16)
2000(15)
1994(31)
1989(11)
1982(5)
按来源分组
其它(886)
“感觉”历史——杨念群访谈录
作者:杨念群 雷天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研究  新史学  历史学家  研究历史  后现代  历史人物  九十年代  感觉主义  李鸿章  知识分子 
描述:了历史学家深刻反思的机会,这是一件好事情。中国人民大学杨念群教授在最近一次访谈中结合他对"新史学"的认识,谈到了他对历史的看法和应该如何研究历史。这些观点对于已经习惯"电视历史"的人群在认识历史题材作品(包括专业著述、文学作品和娱乐节目)的意义和社会功用方面应有助益。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李鸿章
作者:金扬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官督商办  机器制造  直隶总督  北洋通商大臣  电报局  洋务运动  曾国藩  太平军 
描述:津电报局、津渝铁路、上海机器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李鸿章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洋务运动先驱者,也是洋务派的前期首领。他在经济上主要推行的政策,便是官督商办,他认为"臣维古今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
中学历史讲授艺术谈片
作者:申成玉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历史  讲授艺术  课堂讲授  教师  教学效果  清政府  冯子材  镇南关大捷  历史知识  李鸿章 
描述:中学历史讲授艺术谈片申成玉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当今教学改革奏出的最强音。目前,教学方法的改革很注重启发式教学的贯彻,教师主要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点引导他们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可是,历史知识的本质联系及教材的重点不是学生能独立掌握的,...
洋务运动与我国新式美术教育的生成
作者:张惠娜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洋务教育  新式美术教育  图画  新式学堂 
描述:乏创造力、思想僵化、对现代技术知之甚少。洋务派在与西方列强交涉的过程中,见识了西方先进技艺的威力。为挽救国家危亡,洋务派适时的提出“兴新学,废科举”、派遣留学生等一系列改革传统教育的措施。绘图、测绘、图画手工等美术教育内容在洋务教育改革过程中被纳入到学堂教学中,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单一、僵化、空虚的弊端,扩展了学子的知识空间。伴随美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师徒传授的传统美术教育方式向班级授课制的新式美术教育转型。纵观整个洋务教育的发展过程,洋务教育思想为新式美术教育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洋务派积极派遣国人出国考察留学、关心国外教育信息为新式美术教育产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资料;洋务运动所引发的“废科举、兴学堂”运动迫使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改变了美术边缘学科的地位,美术教育被纳入到官方教育体系中。随着洋务教育的深入,“美术课程”、“美术学科”、“美术教育者”等新式美术教育体系逐渐完善。
伊藤博文玄外孙当外相
作者:暂无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伊藤博文玄外孙当外相
传统文化、明治维新与日本现代化的再思考
作者:杨心浩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治维新  独特性  “智障” 
描述:由明治维新启动的日本现代化道路 ,一方面适应全球的经济竞争与发展 ,一方面又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特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的今天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胜利的奥秘:速度加火力
作者:戴旭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胜利的奥秘:速度加火力
解密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解密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
日本究竟将甲午战争中国赔款用于何处?
作者:余三乐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日本  明治天皇  《北京日报》  赔款  重点文章  《马关条约》  出于无知  副校长  农村小学 
描述: 《北京日报》5月26日《京华周末·周末导读》中,标明《日本将甲午战争中国赔款用于何处》是该版重点文章之一。文中写道:日本某大学一位副校长说:“当时日本明治天皇专门下令表示,这笔钱一分钱也不许乱花
试论清政府甲午战争期间与战后的借款
作者:王燕梅  年份:1987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政府  中日甲午战争  英德  俄国  英国  帝国主义  胶州湾  担保  发行价格  银行团 
描述: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研究中国甲午战后的局势,其有关借款问题是不能忽视的。甲午战争期间与战后,清政府曾多次向各帝国主义国家借款。这些借款的数额、条件、性质,都在逐渐发生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