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0)
期刊文章(92)
学位论文(10)
图书(5)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290)
历史研究 (16)
战争概览 (14)
重要战役 (5)
史料集锦 (3)
按年份分组
2014(47)
2011(120)
2010(14)
2009(17)
2008(8)
2007(7)
1986(1)
1985(2)
1980(2)
1946(1)
按来源分组
其它(328)
李鸿章向沙俄皇后“求婚”
作者:强捷  年份:199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李鸿章向沙俄皇后“求婚”
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作者:云雅清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现代化进程  公营企业 
描述:代化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阶梯。
1870-1896年李鸿章对日、俄政策演变及得失
作者:韩鹏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对日  俄外交  《天津条约》  《中俄密约》  历史影响 
描述:深远的影响。本文分五个部分重点论述了李鸿章在对日、俄外交中的政策及演变的过程。通过论述李鸿章对中、日、俄外交关系的处理,分析他在日、俄外交方面的得失。第一部分,对日外交是李鸿章第一次正式的外交活动,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李鸿章为什么关注日本,进而希望和日本联合的问题,最后通过《中日修好条约》确立了同日本的外交联合。第二、三部分,主要论述了李鸿章对日本政策的演变及失败以及联俄政策的确立。李鸿章同日本的外交,经历了由最初的积极联合到后来的消极应付,再到最后的尽力遏制日本对华的侵略,并随着中日《天津条约》的签订而终结。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对清政府的威胁日益加剧,李鸿章开始寻求外部势力遏制日本在华的进一步侵略,俄国在这个时期的适时表现坚定了李鸿章联俄的信心,《中俄密约》的签订标志着中俄联合的确立。第四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李鸿章联俄政策的发展及失败。由于俄国的外交欺骗,再加上李鸿章自身能力的不足,最后签订的《中俄密约》无疑是加强了俄国在东北的侵略,而清政府除了丧失主权什么也没有得到。第五部分,主要阐述李鸿章在同日、俄外交中的得失特别强调了在这两次外交联合中失败是主要的结果。通过失败揭示出李鸿章作为一个地主阶级的“儒生”在对外交往中的局限性,反映了封建的政治制度是不可能和更先进的资本主义相抗衡的。通过这两次外交活动看到李鸿章外交活动失败的本质,从而使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和经验。总之,李鸿章在同日、俄的外交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维护了清政府的某些利益。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李鸿章对日、俄的外交政策最后都不可救药的失败了,这种失败严重地影响了晚清的政局,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他的功过是非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和反思的。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
作者:潘文兵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以下几个方面。一、洋务运动给中国传统文化以巨大冲击,中国近代文化开始起步
相似宪法文本的不同命运:《钦定宪法大纲》与《明治维新宪法》的不同结局探析
作者:宋宇文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钦定宪法大纲  明治维新宪法  宪政史 
描述:尽管《钦定宪法大纲》在立宪理念、立宪过程、文本结构等方面都与《明治宪法》存在着巨大的相似性,但二者的命运却迥然不同,其原因由《钦定宪法大纲》和《明治宪法》在制定时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环境,乃至族群关系等具体因素上的差异所导致。
浅谈洋务运动的性质
作者:彭光成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洋务派  近代工业  甲午战争  性质 
描述:,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具体研究洋务运动的性质。
明治维新性质辨析——为什么不是资产阶级革命?
作者:赵自勇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资产阶级革命  明治维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资产阶级性质  现代化理论  日本近代史  历史教材  学术界  多样化 
描述:新看作是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在观察日本近代史时,简单套用了英国、法国历史的研究模式。这种做法的背后隐含的是单线论假设,也就是以为
李鸿章选奥运会代表
作者:暂无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李鸿章选奥运会代表
晚清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工业化作用分析
作者:秦莉红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近代工业化  中国  洋务运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晚清  太平天国运动 
描述:始一手掌控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浅析洋务运动看早期中国近代化
作者:韩宇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浅析洋务运动看早期中国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