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585)
期刊文章(1581)
学位论文(106)
图书(76)
会议论文(29)
视频(4)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3014)
战争概览 (220)
历史研究 (104)
重要战役 (37)
史料集锦 (6)
按年份分组
2012(338)
2011(467)
2010(306)
2009(308)
2008(250)
2006(61)
2002(43)
2001(34)
1997(40)
1991(25)
按来源分组
其它(3381)
近代日本法律对天皇制的塑造
作者:李丽辉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权运动  明治宪法  近代天皇制  日本宪法  明治政府  教育敕语  伊藤博文  明治维新  日本人  修改不平等条约 
描述:一、源起:民权运动作为日本明治初期发生的以反对专制政治、争取民主自由为主旨的政治运动,自由民权运动的内容包括开设国会、制定宪法、减轻地税、确立地方自治和修改不平等条约。1874年,日本最早的政党——爱国公党提出《设立民选议院建议书》,揭开了自由民权运动的序幕。同时
刺杀伊藤博文的安重根
作者:栗文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伊藤博文  安重根  刺杀  朝鲜半岛  日本政府  开馆仪式  独立运动  势力范围 
描述:伊藤博文到哈尔滨,与俄国财政大臣可可夫切夫商谈有关吞并朝鲜半岛、划分日俄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等事宜。安重根认为这是一个天赐良机,决心利用这次机会击毙伊藤博文。
安重根义士纪念院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安重根  纪念馆  哈尔滨铁路局  开馆仪式  伊藤博文  铁路部门  哈尔滨市  火车站 
描述:2014年1月19下午2点安重根义士纪念馆在哈尔滨火车站举行开馆仪式。安重根义士纪念馆包括安重根义士事迹陈列室、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地点标识等,由哈尔滨市政府和铁路部门出资建立,哈尔滨市有关部门和哈尔滨铁路局负责管理。
论日本伊藤博文被刺事
作者:鹤窠旧隐  年份:191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论日本伊藤博文被刺事
西安事变中的洛阳
作者:王军  年份:199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治宪法  天皇  明治政府  近代资产阶级  专制主义统治  民权运动  资本主义  政治体制  政党政治  伊藤博文 
描述:个师的兵力部署在今京广铁路郑州至武汉段和陇海铁路郑州至灵宝段上。然而,蒋的如意算盘却把张、杨“逼上梁山”。
岩仓使团与日本近代化
作者:孙承  年份:198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近代化  大久保利通  资本主义改革  明治维新  伊藤博文  使团  明治政府  殖产兴业  学习西方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描述:借鉴的经验。为此,从一八七一年十二月(明治四年十一月)到一八七三年九
李鸿章与甲午中日议和新探
作者:杨惠萍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日本政府  甲午战争  清政府  外交文书  谈判  陆奥宗光  大连湾  伊藤博文  中日两国 
描述:李鸿章与甲午中日议和新探杨惠萍1894年,日本发动了旨在彻底制服中国,统治并掠夺中国的甲午战争。开战伊始,日本丝毫不考虑和谈问题,而清政府对日本发动的这场战争,其内部态度不一,有的主张一战到底
论日本近代政治体制的演变(二)
作者:汪淼  年份:199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党内阁制  政党政治  伊藤博文  日本政治  元老  日本法西斯  首相  近代政治  政治体制  资产阶级民主 
描述: 本篇继前文,论述自1890年行宪至1945年战败,约半个世纪的日本政治体制演变过程。按本人研究心得,这一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藩阀元老政治阶段;桂园体制阶段;政党内阁阶段;法西斯体制阶段。现分别论述如下。
戊戌政变的时间、过程与原委——先前研究各说的认知、补证、修正(二)
作者:茅海建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  光绪帝  伊藤博文 
描述:正当光绪帝离开颐和园返回宫中时,颐和园内出现了重大事件,这就是慈禧太后决定回西苑。
伊藤博文来华与戊戌政变发生
作者:邢秀兰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康有为  袁世凯  伊藤博文  维新派  围园捕后  顽固派  政变  戊戌变法  颐和园  荣禄 
描述:从维新派一方面看,自1898年1月24目总理衙门西花厅辩论之后,康有为依靠皇帝变法的乐观期望破灭,使他对朝局的认识根本转变。之前,他认为无论如何光绪是当今皇帝,只要把好主意上达“天听”,便可谕令实施,变法即可实现。放自1888年始,连上五书,把开国会。设议院、立宪法等根本内容表达将尽。然而这五次上书,只有内容较空的第三书,由部院首辅大臣送给了光绪,其他见书皆被阻而未上。而第五书却被当时的中西报纸披露,京官们转抄散发,有了难以阻止的影响。当时有绘事中高文上书,请求光绪接见康有为。由于当时朝中各官无不议论上书之事,慈薄一伙经过策划,仍不让光绪见康有为,而是让荣禄为首的五大臣代替皇帝“传见”,于是便发生了那场著名的辩论,成为变法的转折点。几个小时的激烈争辩,康有为虽让荣禄等人败于下风,却也看到朝中顽固力量之强大,仅靠无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