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410)
报纸(2002)
学位论文(212)
图书(94)
会议论文(50)
视频(4)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3094)
战争概览 (1499)
历史研究 (133)
重要战役 (40)
史料集锦 (6)
按年份分组
2013(378)
2010(394)
2009(393)
2008(323)
2001(67)
2000(55)
1996(70)
1995(92)
1988(51)
1983(31)
按来源分组
其它(4772)
历史人物的局限性与缺点
作者:傅駿  年份:196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人物  历史局限性  甲午海战  邓世昌  特定历史时期  英雄人物  历史剧  封建制度  缺点  历史上 
描述:志可能没有仔細看过我那篇《谈越剧〈则天皇帝〉》的全文,而只是摘字录句地断章取义。因为就是在被引这几句話的整段文章中,我正是在批評“少写或者不写历史人物的局限性”。在这里多引几句,就可以更清楚地說明問題:
明治维新以前的神道哲学思想论
作者:范景武  年份:20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治维新  神道哲学  日本哲学 
描述:众所周知,东方哲学思想研究虽然不是被完全遗忘的领域,但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东方各国宗教哲学思想的研究水平参差不齐,研究状况令人堪忧。日本问题研究形成了汗牛充栋般的成果,但神道文化尚为讳莫如深的课题,神道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则为悬而未解的课题。“明治维新以前的神道哲学思想论”... >> 详细
试析洋务运动时期的反洋务思想
作者:类娇娇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顽固派  反洋务思想  内容  原因  特点  影响 
描述:洋务运动时期,顽固派的反洋务思想作为当时洋务思想的反面,有着相当广泛的社会基础,并对洋务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这种思想产生的背景,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从历史和现实中探讨了
确属北洋水师战舰
作者:暂无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确属北洋水师战舰
中日两国近代工业化的差异
作者:蔡禹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官督商办  明治维新  殖产兴业 
描述:甲午战争是对中日两国在19世纪现代化成果的一次大检验。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并在之后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成为了帝国主义国家。而中国则进一步深陷半殖民地的泥潭中,并在之后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作者:杨杰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派  资本主义经济  封建社会  官督商办 
描述:洋务派进行的运动是个失败的运动,但它却产生了与中国封建社会不相容的资本主义经济,这实在是历史的讽刺;但同时,官督商办这种形式却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一衣带水 亦生亦师 恩怨交织:日本史及中日关系
作者:王世廷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日关系  日本史  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明治维新  甲午中日战争  大化改新  中央集权  知识链接  戊戌变法 
描述:【知识链接】一、日本的三次改革1.大化改新。时间:公元7世纪中期。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变法与1978年改革之教学比较
作者:孙翠林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戊戌维新变法  1978年改革  教学比较 
描述:发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变法运动与1978年改革开放,虽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改革,其改革的目的、指导思想、性质、过程及其结局有很大不同,但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类似之处
日本外來语研究:以外來语充斥之社会现象为主
作者:黄美娥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外來语  外语  充斥  社会现象  明治维新  国际化  英语 
描述:亦有直接使用像「宅急便」等的日文經驗。更可在一般的電視節目及廣告中聽到或看到日文。也野x灣尚未像日本一樣,有外來語充斥的現象,但隨著國際化及全球化而產生的外來文化衝擊,台灣也不得不探討隨外來文化而置的外來語議題。因此,筆者希望借由對日本外來語的研究,以作為日後台灣研究外來語問題之參考。本論文共計四章。首先,序章旨在闡述本論文的研究動機及目的、以及研究範圍、方法及特色。第二章則在闡述外來語的定義及時代背景。第三章則在探討外來語使用現狀之比較及日本人喜歡用外來語的原因及理由。第四章則為終章,旨在闡述將來的傾向及今後之展望。
洋务时期驻外使节群体及其中西文化观研究
作者:周文海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外交  洋务运动  使节  中西文化  传统学术 
描述:晚清政府先后向欧洲、美洲、日本派出驻外使节二十余人次,形成了一个奔走于东西洋之间、专门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的使节群体。驻外使节群体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们是以传统官僚的身份去切实感受资本主义文明,在中西学术文化激突的前沿行使自己的使臣职责。虽然每个人的情形不尽相同,但他们共有的出使经历都促使其在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成为导致其从传统官僚队伍中分化出来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思想活跃,因为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并不仅仅只是中国的外交官员,同时也是向西方求教的学生与融汇中西学的学者。他们从各个角度审视西方世界的方方面面,加剧了自身对传统儒学的质疑与批判。在中西对比的过程中,他们体现出三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并且在此基础上就一些有关中西学术与文化的问题阐发了新的主张。本文拟就对洋务时期的出使背景及该群体成员在功名、籍贯、年龄、有无佐幕经历、出使前官职与品秩、回国后的归宿等六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他们共同所有的群体性特点。并就他们在中西对比中的三种思维与一些新问题上达成的共识进行一定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