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论洋务运动时期的世界大势
-
作者:王银春
年份:199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时期 日本 十九世纪 资本主义 轮船公司 欧美列强 洋务派 亚洲 英国 奏折
-
描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洋务运动便是如此。
-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之比较
-
作者:李凤君 周俊仪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 成败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社会基础 幕府 资产阶级化 武士阶层 封建统治 等级制度
-
描述: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之比较
-
论李鸿章的对日外交
-
作者:刘虹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联日 联日防俄 防日 联俄防日
-
描述: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之后,李鸿章对日本在亚洲扩张的野心和对中国的危害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开始对日本采取强硬的立场,力主搁置对日妥协的《球案条约》,并购船置械,建立北洋海军,加强对朝鲜的控制等,进行防范日本的军事准备。但是,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是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既定国策,中日战争已经在所难免。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李鸿章无论在外交还是在军事上都遭到惨败,他转而求助于“联俄拒日”,并与俄国签订了《中俄秘约》。李鸿章始终对日本的侵略野心认识不足,虽然对日本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政策,但也出现了很多重大的失误,尤其是在军事上连连失利。李鸿章的对日外交还遭到了来自清政府内部的种种掣肘,同时面临着经费、人才等方面的极度缺乏和不足,其对日外交不可避免的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
试谈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科学技术引进和教育改革
-
作者:阎广钰
年份:198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治政府 科学技术引进 日本明治维新 资本主义工业化 教育改革 日本近代史 文部省 高等中学 国民教育 造船所
-
描述:十九世纪中期以来,日本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和幕府统治者一系列对外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在倒幕运动和“尊王攘夷”的口号下,一八六八年发生了“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推翻了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了地主资本阶级政权,统一了国家,并效仿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资产阶
-
浅析日本明治维新的人才优势
-
作者:董永裁 刘兴桂
年份:199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 明治维新 近代 人才优势 民族性格 民族素质 教育
-
描述:近代日本何以能创造落后赶先进的奇迹,议论颇多。在我国,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三种,一是强调明治维新及其后日本的奋发图强和国际形势的有利,这与吉田茂的讲法基本相同;二是强调日本近代化道路的特殊性,有些学者把日本近代化道路总结为剥削与战争;三是受近几年文化研究热潮的影响,不少研究者以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
-
客观评价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
作者:张仲明
年份:200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历史功绩 评价
-
描述:客观评价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
《海国图志》与“明治维新”
-
作者:范明
年份:199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海国图志》与“明治维新”
-
晚清李鸿章外交策略述论
-
作者:张凌宇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
一、晚清外交的国际、国内环境
大清帝国从乾隆后期开始,国势日趋衰落。而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正在日益崛起。
与西方发达国家上升的势头相反,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华民族包括统治阶级都蒙受了奇耻大辱,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化,综合国力日渐衰微。
李鸿章独揽当时中国军、政、外交大权达30年之久,参与并主持了几乎所有的清朝重大外事交涉,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李鸿章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外交思想及策略,归纳起来主要有“外须和戎”、“实力外交”以及“以夷制夷”等几个方面。
二、“外须和戎”的策略
“和戎”实际上就是维持和局。李鸿章的“和戎”观的形成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有关:第一,中国当时的国力状况及其与西方列强对比的过分悬殊。第二,致力于为中国发展创造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第三,当时远东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清政府“借师助剿”政策是促成李鸿章“外须和戎”策略的外部因素。第四,“和戎”外交策略是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从提出、制订到实施都贯彻和体现着儒家的思想。
“和戎”列强,实现和平,在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中通过变法以求自强自立,这本无可厚非。然而,问题在于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实现这一目
-
北洋舰队曾有机会歼日海军 失去的机会——
-
作者:暂无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
描述:北洋舰队曾有机会歼日海军 失去的机会——
-
碉楼:岭南乡村的“洋务运动”
-
作者:张国雄 谭伟强 周一渤 王永强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碉楼 乡村 岭南 生活状态 中西合璧 西方文化 大地
-
描述:乡村“洋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