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好身边的“这—个”:长篇通讯《十年圆梦,老水兵情系邓世昌》面世前后
-
作者:彭建国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世昌 长篇通讯 水兵 新闻工作者 编辑部 纪念馆 刘公岛 朋友 作时
-
描述:我在《威海晚报·东方周末》编辑部工作时,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朋友处得知,有一位退役海军战士胡杨,历经10余年的艰辛,在刘公岛上花了100多万元建起一座邓世昌纪念馆。听罢朋友的话,我感到这是一条不错的线索,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关注此事。[第一段]
-
邓世昌月薪多少钱?
-
作者:小柯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世昌 北洋水师 发达国家 国防军 官兵 月薪 人民币 待遇 巡洋舰 不透明
-
描述:最近,美国、欧盟及日本等频频攻击我国防军费年增幅大且不透明,而我国则反驳是主要用于官兵提薪,改善部队生活。我国目前官兵待遇已有较大提高,但与美、欧、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尚有不小的差距,就是和古人也不能相比。这里举邓世昌为例。邓世昌生前任北洋水师两大主力舰之一的致远号巡洋舰管带
-
1947年:中国索回北洋海军两舰铁锚
-
作者:宇光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洋海军 中国 铁 日本东京 日本海军 中华民族 巡洋舰
-
描述:的怀抱。
-
北洋水师,用100多年时间才能读懂
-
作者:杨晓东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洋水师 才能 时间 甲午战争 慈禧太后 颐和园
-
描述:在甲午战争的悲怆史中,历来有一句声讨“直把昆明换渤海”,就是针对慈禧太后动用海军经费修颐和园而言的。
-
徐建寅查验北洋海军威海船械(二)
-
作者:徐泓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洋海军 徐建寅 海船 丁汝昌 李鸿章
-
描述:1895年1月17日傍晚,李鸿章给丁汝昌发密电称,“闻徐建寅力赞马复恒任海军提督一职,即日筹度,密复。”
-
走向翻译之路:北洋水师学堂时期的严复
-
作者:黄克武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严复 吴汝纶 吕增祥 北洋水师学堂 天演论
-
描述:84 年,他「以天津水师学堂办有成效J '得到奖叙。1889 年初「奉委会办天津水师学堂事宜J '再於1893年底升为「总办」。
第二,严复参与科举考试的经过及其影响。严复任职天津期间,为获得晋升机会,有超过十年以上的时间在准备科举考试,曾四度参加考试,均惨遭失败。科举的经验,一方面让他认识中国制度的严重弊端,另一方面亦让他得以磨练文字技巧,莫立中学基础,使他後来能以典雅文字翻译西书而扬名於世。
第三,严复与吕增祥、吴汝纶之交往,及其对《天演论》的影响。严复与吕增祥、吴汝纶三人均属李鸿章集团。吕增祥与严复是好友兼亲家;吴汝纶则在1896 至1903 年间与严复密切来往。吕、吴均曾为严复润饰《天演论》的翻译文字,因此《天演论》的成就其实不是严复个人的成就,吕增祥、吴汝纶等师友都贡献了一部份心力。其中吴汝纶的角色尤其重要,他亲自为之修改、作序、节录(後以《吴京卿节本天演论》之名出版) ,使该书宛如受到大师「加持J '其声望因而陡然提升。
作者认为,对严复而言,翻译工作只是仕途失意之下的次一选择,他真正想要成就者,乃得君行道的经国大业。从官场失意转向翻译工作,与其视为严复从政治顿域转到学术领域,还不如说他以学术工作来从事政治参与,企图能「主文谲谍」、有神时政。
-
甲午海战中的福州籍将士
-
作者:林伟功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海战 丁汝昌 方伯谦 北洋水师 福州人 黄海海战 李鸿章 邓世昌 丰岛海战 皇家海军学院
-
描述:甲午海战中的福州籍将士
-
甲午战争百年祭
-
作者:张振鹍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马关条约》 清政府 欧美列强 北洋舰队 中国海军 日本 特殊关系 农民起义军
-
描述:甲午战争百年祭张振鹍现代史上,日本发动或参与过多次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次:一次是1894年(清光绪20年)爆友的战争,因为这一年是中国以干支纪年的甲午年,所以通称甲午战争。另一次是1937年(中华民国26年)开始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前一...
-
我国首批留英海军生与甲午海战
-
作者:叶芳骐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海战 北洋舰队 北洋水师 海军史 李鸿章 萨镇冰 方伯谦 丁汝昌 中日战争 威海卫
-
描述:业为国效劳的悬念。
-
“北洋舰队”的两次日本之行
-
作者:王仕琪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洋舰队 李鸿章 日本警察 丁汝昌 水兵 日本海军 北洋水师 清政府 长崎 朝鲜半岛
-
描述:19世纪80年代,朝鲜半岛出现了非常复杂的国际纠纷,日本、英国、俄国都有占领或控制朝鲜的企图。1884年12月,日本策动"甲申事变",试图推翻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