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28)
期刊文章(264)
会议论文(27)
图书(19)
学位论文(12)
视频(6)
按栏目分组
史料集锦 (204)
甲午人物 (193)
战争概览 (144)
历史研究 (93)
重要战役 (22)
按年份分组
2014(158)
2011(81)
2010(15)
2007(16)
2006(6)
1999(7)
1998(7)
1995(29)
1982(2)
1955(1)
按来源分组
其它(656)
中国的现代化与洋务运动
作者:孙锡平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洋务派  中国的现代化  江南制造总局  现代民族主义  中国现代化  军事工业  “中体西用”  张之洞  民用工业 
描述: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一直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重大课题。为此,本文试图从现代化的视角来探寻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史上的地位。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最早启动。首先,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
日本报纸的萌芽及其特点分析——17世纪初至明治维新动乱时期报纸的发展
作者:王东艳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特点分析  日本锁国  日本报纸  17世纪  近代报纸  新闻  巴达维亚  维新政府  锁国政策  初至 
描述:日本报纸的萌芽及其特点分析——17世纪初至明治维新动乱时期报纸的发展
从《论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学校体育思潮的历史变迁》一文看体育史学研究的方法——兼与杨正云、王颖商榷
作者:孙喜和 马春华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体育史学  研究方法  杨正云  王颖  体育教学  教学方法  前川峯雄 
描述:史变迁》)一文,我们认为有必要与两位作者商榷。不管从尊重史实的角度还是从日本学校体育思想形成过程
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教育 中国社会科学院
作者:万峰  年份:197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教育 中国社会科学院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践行新课程理念-川教版《洋务运动》一课的教学设计
作者:黎云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  中国近代化  洋务派  清政府  幻灯片  中国人民  培养学生  民用工业 
描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历史课程也由此受到重视。笔者在试讲的基础上,对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开题第一课洋务运动作一堂教学设计,力图向新课程理念靠拢。
甲午前后的日本间谍群
作者:洲汇  年份:200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洋舰队  间谍活动  日本人  李鸿章  日本陆军  中国  清政府  情报  石川  甲午战争前夕 
描述:潜入中国的间谍组织晚清,日本派往中国的间谍接连不断。"玄洋社"大约是最早在中国进行秘密间谍活动的组织,其"实绩"之一,是1884年在上海昆山路建起的东洋学馆。1886年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派荒尾精中尉秘密潜到中国刺探情报。在他之前,虽然日本间谍已经深入到中国的许多城市,但荒尾精是个
谭嗣同怎样看待洋务运动?
作者:石彦陶  年份:1985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谭嗣同  洋务运动  洋务派  顽固派  夷狄  资本主义  西学  外洋  曾纪泽  侍郎 
描述:历来的学者研究谭嗣同,多只联系戊戍变法,我们不妨从另一个侧面进行一些探索。谭嗣同目击了洋务运动的兴起、发展直至衰败,探索他对洋务运动的观点与有关行事,既有利于开拓对洋务运动研究的视野,又有利于给谭嗣同作出更为全面准确的评价。 下面,我们按时间先后,分成三个阶段来探讨。
一八六七年同文馆的争议——洋务运动专题研究之一
作者:刘广京  年份:198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同文馆  洋务运动  总理衙门  十九世纪  文祥  科学技术  慈禧太后  六十年代  军机大臣  士大夫 
描述: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广京于1982年春由美中学术交流会派遣来华访问并从事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本文是他在我校所作的有关洋务运动的专题报告.
日本明治维新和教育科技的发展
作者:静思  年份:198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明治维新  资产阶级改革  社会主义现代化  邓小平文选  明治政府  教育科技  日本人  教育改革  资产阶级化  历史必然性 
描述:要性,是颇有教益的。
关于洋务运动评价的几点思考——与黄逸峰、姜铎同志商榷
作者:喻盘庚  年份:198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黄逸峰  洋务派  太平天国  资本主义  西方政治制度  西方近代  安庆  几点思考  天京 
描述:《学术月刊》1983年第1期发表了黄逸峰、姜铎同志《洋务运动总论》一文(以下简称《总论》),对洋务运动的功罪、是非和教训作了较全面的概括和评价,读后受益不浅。但文中有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这里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以就教于作者和史学界其他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