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21)
报纸(593)
学位论文(83)
图书(28)
会议论文(28)
图片(3)
视频(1)
按栏目分组
历史研究 (1265)
战争概览 (115)
甲午人物 (106)
重要战役 (64)
史料集锦 (7)
按年份分组
2014(491)
2013(75)
2012(92)
2011(61)
2009(58)
2006(41)
2002(31)
1996(26)
1994(116)
1990(17)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57)
《中国近代史自学指导书(二)》 洋务运动 中日甲午战争
作者:蒋艺  年份:198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史  中日甲午战争  清政府  洋务派  中国社会  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  封建主义  半殖民地化 
描述:学为体,西学为用”及洋务运动的目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即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西学为用”即以学习和运用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技术作为手段,来维护封建主义的“体”。洋务运动的目的和手段是矛盾的,这对矛盾是洋务运动最后破产的根
甲午战争的史实不容歪曲
作者:卢骅  年份:198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中国近代史》  甲午中日战争  抗日斗争  日本侵略者  苏联历史  历史事实  科学院  通史  陆海 
描述:《中国近代史》,也闭口不谈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对此,必须给以批驳,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以史注诗 以诗存史——评李生辉、刘镇伟的《甲午战争诗歌选注》
作者:雷会生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诗歌  史注  存史  史料价值  刘镇  文化遗产  黄遵宪  战争诗词  战争史研究 
描述:甲午战争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客观上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当民族灾难的阴霾笼罩大地之际。首先受到震惊而觉醒的是那些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其中主要是关心民族命运的爱国知识分子。他们之中,有的投笔从戎
试析甲午战争中旅大地区清军兵力的配置
作者:徐士绍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旅大地区  清军兵力 
描述:中日甲午战争中旅大地区清军兵力的配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战前,旅大地区驻军计有27营.战争开始后,旅大地区的驻军因战情时有增损,少时约19营,多时达34营.
甲午战争研究·台北
作者:林庆元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日甲午战争  战争研究  李鸿章  日本侵略  甲午战争前夕  日本帝国主义  保甲制度  林庆元  侵略战争  台湾 
描述:甲午战争研究·台北林庆元1994年6月25—27日,由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主办的“甲午战争10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我国台湾、大陆,和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国学者一百余人。会议共
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北京
作者:董建中 黎烈军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历史影响  发动战争  日本  清政府  钓鱼岛  《马关条约》  边疆史地研究  甲午战后  清史研究 
描述: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北京董建中,黎烈军1994年7月13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北京市历史学会共同举办了“中日甲午战争100周年
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和世界·威海
作者:玉明 沫兰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近代中国  中国近代  李鸿章  近代化  日本学者  方伯谦  甲午战后  清政府  日本侵华 
描述: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和世界·威海玉明,沫兰由中国史学会、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中共威海市委和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甲午战争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9月7日至
甲午战争期间“倒李”斗争中的安维峻
作者:王德泰 刘华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倒李”  安维峻 
描述:放思想,推动戊戌变法运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甲午战争与翁同龢”学术研讨会召开
作者:裘适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学术研讨会  翁同龢  康有为  翁氏  李鸿章  维新变法  全国学术研讨会  甲午战争时期  人的关系 
描述:甲午战争与翁同龢”学术研讨会召开裘适由常熟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史学会联合主办的“甲午战争与翁同”全国学术研讨会,5月25日至27日在翁氏故里常熟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从事近代史研究的60多位专家、教授
甲午战争期间赫德与英国远东政策
作者:王宇博  年份:200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赫德  英国  远东政策 
描述:18 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 ,因中日两国实力的变化 ,英国借助日本之力维护远东现状的新远东政策取代了利用中国稳定远东局势的旧远东政策。这一转变对远东格局的变化以及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和中国的国际地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