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8)
报纸(35)
视频(11)
图书(3)
学位论文(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49)
战争概览 (22)
史料集锦 (12)
历史研究 (6)
重要战役 (1)
按年份分组
2013(13)
2012(4)
2009(3)
2007(1)
2001(1)
2000(1)
1994(3)
1989(2)
1987(4)
198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90)
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从李鸿章举办洋务谈起
作者:苑书义  年份:198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从李鸿章举办洋务谈起
李鸿章的社会整合与控制思想研究
作者:田淑芳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社会整合  社会控制  社会建设 
描述:的儒学教育,因而儒家思想文化中的“忧患意识”、“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与“以和为贵”的处事原则是其社会整合与控制思想的文化基因。而在与西方接触交涉的过程中,李鸿章又意识到中国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学习西方当属救国之急务。于是,李鸿章在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与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之间、在因循守旧与立志革新之间徘徊游走,从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和价值观念等层面提出了整合方案,并付诸实践。在社会制度层面,李鸿章提出“中体西用,道器兼备”,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制度的主体地位,认为中学可以“治人心”,具有精神价值;而西学可以“应世事”,具有物质价值,论证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通过采纳西学、兼容并蓄的方式,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这一思想有效地减少了改革的阻力、维护了民族尊严,能够防止社会迅速解体。在社会组织层面,李鸿章提出“团、练合一,守望相助”。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李鸿章回到家乡安徽,基于乡邻、亲族、门生故旧等地缘、血缘和业缘关系,努力发展团练,一方面对广大民众进行教育,使其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不敢藏留匪患;另一方面,组织军事训练,共同抵御外敌,形成了一支整齐可用的团练势力,对于维护安徽乃至整个清王朝的社会秩序都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价值观念层面,李鸿章提出“改革科举,兴学育才”。一方面维护科举制度在形成价值认同、促进社会流动等方面发挥的社会整合作用,另一方面,改革科举制所带来的人才禁锢等种种弊端,努力变革考试功令,兴办新式学堂,派遣幼童出国,引导有志之士明习洋务,使科技强国的理念深入人心,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从而在价值观念层面实现一定程度的社会整合与控制。与身处同一时代的康有为相比,李鸿章社会改革的步伐更加平稳缓慢,他的社会整合与控制思想更加务求实效。当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李鸿章社会整合与控制思想存在缺陷和不足,其根本目的亦是在于维护晚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但是,李鸿章的种种努力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延缓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道路,对当前的社会建设也存在一些有益的参考。
我看李鸿章(38)
作者:暂无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我看李鸿章(38)
我看李鸿章(8)
作者:暂无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我看李鸿章(8)
我看李鸿章(9)
作者:暂无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我看李鸿章(9)
《我看李鸿章(41)》
作者:暂无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我看李鸿章(41)》
我看李鸿章(42)
作者:暂无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我看李鸿章(42)
央视热播剧《台湾1895》硬伤多李鸿章“预言”火烧圆明园?
作者:暂无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央视热播剧《台湾1895》硬伤多李鸿章“预言”火烧圆明园?
陈宝箴批评李鸿章的启示
作者:刘文瑞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陈宝箴  批评  “去政治化”  道德化 
描述:决策中的不同意见,必须立足于建设性,必须“去政治化”和“去道德化”,这样才不至于把不同意见变成打人的棍子。
年轻皇帝与甲午溃败
作者:张哲琳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光绪皇帝  影响深远  戊戌变法  李鸿章  战争惨败  甲午战争  瞎指挥  梁启超  康有为  日本人 
描述:热血有余、睿智不足的青年皇帝一通瞎指挥,输掉了一场对中国影响深远的战争。提起光绪皇帝,人们往往充满了同情和惋惜。甲午战争惨败之后,他曾经满怀抱负地想要依靠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搞一次富国强兵的戊戌变法,结果除了在菜市口多了六个冤魂之外,他自己也被监禁了起来,一直到死也没能重获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