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1)
期刊文章(38)
学位论文(8)
图书(7)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38)
历史研究 (26)
战争概览 (24)
史料集锦 (16)
重要战役 (2)
按年份分组
2014(16)
2010(13)
2008(11)
2007(7)
1998(2)
1963(1)
1957(1)
1956(1)
1937(1)
193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6)
观李鸿章故居
作者:慕笛  年份:200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江淮地区  结构严谨  民居建筑  步行街  故居  淮河  占地面积  中厅  合肥 
描述:众所周知,李鸿章出生于安徽合肥。在淮河路步行街西段,座落着李鸿章故居——李府。5月2日这天,我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李府。李府坐北朝南,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布局整齐,结构严谨,雕梁画栋,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东面还有一条备道。
高尔基笔下的李鸿章
作者:童道明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高尔基  展览厅  翻译官  绿宝石  衣袖  玻璃盖  长篇小说  阿尔泰  大理石板 
描述:1896年5月,李鸿章参加尼古拉二世加冕礼。高尔基在长篇小说《克里木——萨姆金的一生》里,这样描写这位前清官僚:在阿尔泰展览厅里,李鸿章在各色宝石陈列台前停住,小胡子直抖动。翻译官马上要求打开
4月12日—6月20日邓世昌纪念馆闭馆改造
作者:暂无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4月12日—6月20日邓世昌纪念馆闭馆改造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海军装备建设
作者:张家瑞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中国近代  海军装备  造船  江南制造局  曾国藩  洋务运动  海军史  海军建设  铁甲 
描述:李鸿章与中国近代海军装备建设
从儒家“中和”思想看晚清外交中的和战交锋:以李鸿章、张之洞为典型的考察
作者:曹波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儒家思想  晚清外交  和战交锋  李鸿章  张之洞 
描述:洞为代表,它的本质是以武力维权,最大程度上维护晚清政府的主权和尊严。这两种策略的提出及运用都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在晚清和战外交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李鸿章与张之洞两位晚清外交的重要大臣表现的尤为突出,终因在当时国内外的严峻形势下,晚清外交策略选择了以和为主,以战为辅的特殊形式。但“和”并没有给晚清政府带来和平稳定的外交局面,以及平等的对话权;而“战”也并没有为其获得应有的权益,使晚清政府发展强大起来。然而和战策略的运用,彼此相辅相成,让晚清政府在当时的局势下得以生存下来,并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外交成绩。它的提出也是在当时特定的外交环境下晚清政府综合考虑的结果,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在外交活动上的体现,也使得晚清外交最终形成了爱国与误国并存的外交事实。总而言之,晚清外交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从此之后逐渐走向消极的发展方向。从晚清和战外交策略的制定上来说,儒家“中和”的思想是其产生的主观条件,但从这一外交策略的具体实施来看,却又是对于儒家思想的真正偏离,并没有达到儒家思想中所要求的外交状态:共享利益,在平等的基础上和谐发展。究其因为是晚清政府本身的性质和孱弱的综合国力所致,晚清外交策略所要求协和万邦的理想状态并没有达到,但却使其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艰难的生存下来。通过儒家思想对晚清外交的研究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晚清外交策略以和为主,辅之以战,两者相互结合又相互补充,最终形成了其特殊的局面,以致于使晚清政府沦为了西方列强的附庸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强大起来。晚清外交的根本目的没有达到,从此以后晚清外交走向了消极的低谷。
李鸿章的幽默和机智
作者:王诵诗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李鸿章的幽默和机智
只知“做事”不知“做人”的李鸿章
作者:暂无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只知“做事”不知“做人”的李鸿章
张荫桓与美国排华运动
作者:薛改霞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荫桓  张之洞  李鸿章  排华惨案  排华律  自禁条约 
描述:予华人赴美的自由,自此大量华人涌入美国。在19世纪70年代后期,华人在美人数达到10万多人。虽然自华工踏上美国领土之日起,迫害华工事件便时有发生,但作为国家政策,美国政府仍然欢迎和鼓励华工来美。 但自从1869年太平洋铁路建成以及70年代席卷美国的经济危机和一直存在的美国种族主义歧视,排华浪潮随之也在不断高涨。美国的排华逐渐从地方蔓延到全国,成为中美交涉的主要问题之一。此时,晚清政府的侨务政策已由漠不关心转向运用各种手段积极加以保护。自1876年起,清政府就曾不断对美国迫害华工提出抗议,并专门派出代表团深入华工重地,调查华工在美国的情况,并于1878年正式成立驻美大使馆和旧金山总领事馆来保护在美华工的权益。这一时期的排华事件还只是地方性的,但最后美国两大政党为了拉拢选票,开始逐步修改、制定法令来阻止华工来美。1880年《中美续修条约》的签订,给美国政府排华提供了法律依据。最终,在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从此结束了华工自由赴美的时代。此后,美国资产阶级不断策动排华暴行,在美华工和其他华侨的处境每况愈下。 在美国排华运动最剧烈的时期,晚清政府派张荫桓担任驻美公使,与美国就排华惨案和排华律进行交涉。张荫桓凭着个人的外交才能与美国政府竭力交涉,最终使美国同意赔偿华工惨案。而在与美国谈判“排华律”问题上,张荫桓制订了“自禁条约”,试图以禁止华工赴美的让步,换取在美华工和其他华人的安全以及其余华人赴美的权利。但最终因为在美华人、张之洞及李鸿章等官员的反对,特别是因为美国企图彻底根除在美的华人,因而使“自禁条约”的交涉最终破裂。美国政府单方面地通过了“斯科特法案”,并规定:凡华工无论曾在美,或现时,或将来,一离美境,均不准复来居住,一切已离美华工一律禁止来美国。虽然以张荫桓为代表的驻美使节及清政府设法努力挽回华侨权利,但因为当时的中国国力衰弱,又已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因此带来外交上的软弱无能,最终在中美“排华律”的交涉中,成为失败的一方。
李鸿章与奥运毫无关系
作者:暂无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李鸿章与奥运毫无关系
辽东半岛战役的历史启示
作者:杨翕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辽东半岛  历史启示  李鸿章  战役  中日战争  反侵略斗争  鸭绿江  清军  人民群众  旅顺 
描述:辽东半岛战役的历史启示杨翕一百年前,日本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从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历时8个半月,先后经历了平壤战役、大东沟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和威海卫战役.其中辽东半岛战役是在辽宁大地进行的.由于诸多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