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
期刊文章(7)
学位论文(1)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18)
按年份分组
2013(3)
2012(1)
2011(8)
2010(2)
2009(1)
2006(1)
2000(1)
1993(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8)
绝版李鸿章(16)
作者:暂无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绝版李鸿章(16)
曾国藩与李鸿章的微妙情谊
作者:暂无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曾国藩与李鸿章的微妙情谊
李鸿章的外交笑话有哪些
作者:暂无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李鸿章的外交笑话有哪些
张之洞与中日甲午战争
作者:徐碧薇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之洞  中日战争  筹防地方  以夷制夷  保台 
描述: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官员,这对战争具有重要影响。
张爱玲和李鸿章家的女人们
作者:暂无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张爱玲和李鸿章家的女人们
李鸿章形象研究
作者:高波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李鸿章形象  历史人物评价 
描述:但与朝廷和清流派不同,他们着重肯定李鸿章所办洋务的功绩。维新派虽然对李鸿章颇有微词,但基本肯定了李鸿章是个正面人物。革命派全面否定李鸿章,认为他是“汉奸”。民国遗民型学者延续了鉴戒史学对李鸿章的评价,认为他是个“忠臣”。近代化论者坚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事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而与此观点相对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却抨击李鸿章是“万恶的民贼”、“反革命的魁首”、“满洲人的奴才”、“永远的投降派”。1949年以后马克思主义学者支配史坛,李鸿章成为“卖国贼”,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李鸿章形象被重塑,成为中国“迈向现代化的第一人”。从清末、民国到新中国,李鸿章形象的变化很大。笔者认为影响李鸿章形象的因素有三个,政治因素、价值观变化和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变化,并逐一进行了较深刻地分析。结语探讨了李鸿章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进行重新的认识,并对人物评价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李鸿章三遣官员修筑旅顺港
作者:暂无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李鸿章三遣官员修筑旅顺港
日本的明治维新发生在1868年,电话是由贝尔于1876年试验成功的,为什么中学世界史教材上说明治政府
作者:晓鉴  年份:199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治维新  明治政府  长途电话  日本近代史  正式试验  贝尔  中学世界史  成功  兴办  通话 
描述: 答:这个问题应从两个方面解答。首先,电话是由美国的贝尔于1876年3月10日正式试验成功的。第二年,即1877年(明治100年)即被日本引进。这一年首先是在东京至横滨之间通话成功,继而在明治政府内的宫内省与工部省之间设线通话。此后,电话作为一种公共通讯事业,在明治政府的支持下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