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绪帝被囚记
-
作者:霍俊其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光绪帝 慈禧太后 袁世凯 皇太后 康有为 伊藤博文 垂帘听政 军机大臣 训政 师傅
-
描述:光绪帝回宫后,被切断与宫内外的一切联系,悲愤之余,他痛恨皇太后的狠毒和众守旧大臣的助虐,每至晚上,竞不能成眠。不成眠时,他就念及师傅翁同龢。而师傅辅佐自己办新政被开缺后,守旧大臣仍忌恨他,且
-
康白情诗评“哈佛三杰”
-
作者:姜庆刚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康白情 西奥多·罗斯福 伊藤博文 五四运动 严复 罗家伦 少年中国学会 哈佛大学 四川安岳 现代诗人
-
描述:在后》《和平的春天》《女工之歌》等。 《留美学生季报》民国十年(1921年)秋季第三号“文苑”部分有康白情的几首旧体诗,其中一首名为“杰士吟”。 哈佛三杰士,声名动瀛寰。 日本有伊藤,赫然并朝鲜。 美国罗斯福,政绩著两间。 中国有严复,浩气假华年。 归来清天下,挟策王公前。 乃慊中学疏,下帏复改弦。 几岁大业成,中西一贯参。 无如举世醉,独醒良所难。 虚心求容世,竟尔没深渊。 晚年转无聊,学道求神仙。 痛哉谁之罪?未敢责名贤! 中流有砫石,激流有长楫。 海内多杰士,何以挽狂澜? 闻严复前辈与前朝鲜统监伊藤博文及前美国大总统罗斯福同学于美国哈佛大学,俱为著名之高材生,时人称之云云。
-
梁启超流亡日本经过和日本方面的态度
-
作者:石云艳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梁启超 康有为 日本政府 公使馆 伊藤博文 日本研究 戊戌变法 谭嗣同 光绪帝 态度
-
描述:井算巳以及增田涉、狭间直树、夏晓虹等都曾经从不同的侧面对流亡日本时期的梁启超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参考前辈学者的研究,并借助日本国会图书馆和外交史料馆所藏日文第一手资料,对梁启超流亡日本的经过和日本方面对梁启超亡命日本的态度做一简要考察。
-
辜鸿铭
-
作者:李媛媛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辜鸿铭 东方文化 伊藤博文 马来西亚 西方人 孙中山 英国人 第一语言 英语 林语堂
-
描述:洋(早年为两江总督张之洞幕
-
大清政改 速度与激情
-
作者:雪珥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改革 宪政改革 关键因素 政治体制改革 立宪派 威廉二世 中国历史 伊藤博文 中央核 公使馆
-
描述:关注着大清宪政改革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毫不隐晦地建议:无论改革如何发展,大清的中央核心必须牢牢地将枪杆子抓在手里,这是维持安定团结的关键因素。1909年8月28日,美国驻华公使馆代办费莱齐(HenryPFletcher)向华盛顿发出警告:中
-
伊藤博文主导的立宪之路
-
作者:熊崧策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伊藤博文主导的立宪之路
-
试论明治时期“东洋道德”教育政策
-
作者:刘轩
年份:200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德育政策 教育政策 明治时期 超国家主义 道德教育 军国主义 日本研究 伊藤博文 儒教思想 仁义忠孝
-
描述:佛教文化,但也正是在这个阶段中,日本将儒教、道教、佛教等文化内容加以糅和吸收,衍生出了日本独特的神道旗帜下的皇道思想和武士道精神。而这种思想精神的基本实质就是无论正义与否、性质如何,一味讲求"忠诚奉公"、"勇猛尚武"。然而,在第一阶段
-
辜鸿铭逸事
-
作者:荆墨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辜鸿铭 诺贝尔文学奖 清末民初 翻译 伊藤博文 世界文化 文学大师 中国古诗 西方人 中庸
-
描述:清末民初怪才辜鸿铭,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他给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往来,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印度圣雄甘地称他为"最尊贵的中国人",瑞典皇家学院甚至把他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人。
-
傲慢李鸿章
-
作者:端木赐香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直隶总督 北洋通商大臣 洋务运动 伊藤博文 傲慢 日本 外交官 创始人 倡导者
-
描述:李鸿章是清末重臣,同时是将领兼外交官,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性情傲慢,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
中国作家笔下的朝鲜抗日志士安重根:读阿成的短篇小说《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
-
作者:洪永春 李永求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阿成 安重根 爱国志士
-
描述:阿城的《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入选2000年度中国短篇小说排行榜,并有英译本和韩译本,目前是我国关于安重根题材的第一个小说文本。本文从中国人对安重根志士的祭奠和褒奖、阿成版的《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两个方面论析了安重根事迹在我国的传播,以及阿成版的《安》在思想、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