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584)
期刊文章(1581)
学位论文(106)
图书(76)
会议论文(29)
视频(4)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3014)
战争概览 (219)
历史研究 (104)
重要战役 (37)
史料集锦 (6)
按年份分组
2013(294)
2011(467)
2010(305)
2009(308)
2008(250)
2006(61)
2002(43)
2001(34)
1997(40)
1991(25)
按来源分组
其它(3380)
从 “中体西用”思想看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
作者:宋淑梅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改革开放 
描述: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其指导思想,以西方之器物固中国之制度,而改革开放以来也是学习西方的同时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但这二者在有着相似之处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警惕自主创新战略重蹈洋务运动的覆辙
作者:贾根良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自主创新  洋务运动  新洋务运动 
描述:内价值链高端产品的自主权;高度依赖外国直接投资是"新洋务运动"新的和突出的特征;政府无法通过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对中资企业进行支持。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该建立在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之上,这种模式至少应该包括以下要素:保护民族产业及其国内市场,实施主权信贷,回购外资企业,恢复实施2007年颁布的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法。
洋务运动活动家唐廷枢对晚清英语实用人才的培养
作者:李艳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廷枢  英语实用人才  洋务运动 
描述:被称为“实业兴邦第一人”的唐廷枢是晚清洋务运动活动家,他编写的《英语集全》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第一部教科书和词典,为培养英语实用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清末灾害群发期看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条件──灾荒与洋务运动研究之一
作者:夏明方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早期现代化  自然灾害  群发期  灾害学  长江流域  近代中国  运动研究  历史条件  太阳活动  洋务运动 
描述:从清末灾害群发期看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条件──灾荒与洋务运动研究之一
曲折发展的中日关系
作者:和世营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热点材料] 2013年8月6日,广岛原子弹爆炸68周年纪念日,日本新一代直升机护卫舰22DDH举行下水命名仪式,被正式命名为“出云”号.那是当年侵华战争时期一艘日本装甲巡洋舰的名字.这一“古为今用”的命名显系精心挑选,承继了日本右翼势力对日本“帝国海军荣光”的梦想.
洋务运动时期海外游记的西学效用
作者:王辉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海外游记  西学东渐 
描述:洋务运动时期的境外出游是在近代中西文化由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演变的必然结果。出游者在旅途中对异地风情以及社会风貌的描述,为腐朽沉闷的清王朝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这些海外游记对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洋务运动破产说商榷
作者:王凤席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破产  甲午海战  甲午战争  清王朝  惨败  战败  灭亡 
描述:笔者对于“洋务运动破产终结的标志是甲午海战惨败”这一教材定论一直存有疑惑,半年来,通过广泛查阅,认为洋务非但未因战败而“彻底”破产,相反在总结教训、饱受刺激的同时,运动呈深化、扩大的趋势。获得全面、广泛的发展。其以甲午战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伴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终结。
要重视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史料:兼谈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一大区别
作者:张汉林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史料  语境  内容教学  军事技术  材料运用  教学处理 
描述:在“洋务运动”这一内容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引用李鸿章的一句话:“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进而用此来证明洋务派认识上的局限,即洋务派只看到西方军事技术上的优势。这样的材料
洋务运动未能将中国引向现代化之路原因浅析
作者:孟霏霏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现代化  指导思想  具体措施  领导阶级 
描述:文章首先阐明“国家现代化”的基本含义,其次对洋务运动的内容及实质进行简述,最后综合上述材料分别从起指导思想、具体措施、领导阶级进行阐述,分析其最终失败原因,以为今天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从概括洋务运动谈新课改下历史教材的整合
作者:游德彬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  洋务运动  整合  教材  新课程改革  教学内容  人教版  知识 
描述:新课程改革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用专题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把相关的、类似的历史知识编排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纵横比较,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