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午战争中的翁同龢
-
作者:张凤翔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翁同龢 李鸿章 中日战争 黄海海战 北洋海军 内蒙古大学 清政府 户部尚书 翁氏
-
描述:甲午战争中的翁同龢翁同(字声甫,号叔平,晚号松禅,江苏常熟人,咸丰状元)是光绪的师傅,历任刑、工、户部尚书。1894年11月中日战事正酣之际,受命入值军机,会同商办军务,直接参与清政府对日和战的最高决策。翁氏倡言主战,是帝党的领袖和核心人物。然细察其...
-
勿忘国耻 强我中华——中日甲午战争百年祭
-
作者:李志英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日甲午战争 孙中山 清政府 李鸿章 百年祭 北洋舰队 中华民族 日本侵略军 康有为 梁启超
-
描述:本文论述了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
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
-
作者:周建波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公司制度 现代化战略 产权明晰 官督商办 中体西用
-
描述:、总结,拟从洋务派现代化思想的渊源、为何要被维新思潮所代替,以及清政府与洋务现代化的关系等三个层面进行探讨。本文的结论是:洋务运动实质上是一场把中国从传统社会引向现代社会的改革运动,洋务现代化思想反映的洋务
-
洋务实业教育述论
-
作者:张旭辉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洋务派 实业教育
-
描述:面阐述了洋务派实业教育实践:倡办实业教育机构、派遣游学、翻译西方近代科技书籍、对实业人才的重视;最后对洋务实业教育的特点、局限性和历史定位进行了客观评价。结论认为洋务实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既定目标,完成了使命,总体上看是成功的,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并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洋务派是当时社会中的精英群体,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私立大学缘起分析
-
作者:张坤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治维新 私立大学 资本主义
-
描述:问题的研究,是从私立教育发展的历史、私立大学兴起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等方面来解析日本私立大学缘起。通过这几个方面分析得出明治维新时期的私立大学的兴起是历史的一种延续与发展,同时也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它的政治因素主要体现在明治政府的一系列与教育有关的法令的颁布上,为其兴起制定了一个相对稳定且可操作的规则;经济因素与私立大学兴起的要求和条件密不可分,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经济支持;文化因素是私立大学兴起的深层的环境因素,能够善于学习别人优点的文化特质,是日本包括在私立大学方面能够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正因为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明治维新时代,日本的私立大学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
东西洋留学生的对话——以现代评论派与鲁迅为主
-
作者:晏洁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洋 留学生 对话 现代评论派 学术与文化 中国 西方 尚武精神 民主法治制度 东洋 救国 思想分歧 意识形态批判 启蒙思想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资本主义国家 日本明治维新 新文化运动 三一八惨案 女师大风潮
-
描述:东西洋留学生的对话——以现代评论派与鲁迅为主
-
明治维新前后武士的经济思想研究:通过五代友厚的生平探究士族的经济思想
-
作者:赵勍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士族 明治时期 五代友厚 经济思想 士族授产
-
描述:治维新,通过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改革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这场改革维新的中坚力量是武士。他们发动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拥立天皇亲政,实现了近代国家的统一。之后又制定出“殖产兴业”、“富国强兵”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全面效仿西方,推行日本的近代化改革,最终成为近代亚洲少有的独立国家并跻身列强一员。 维新后士族(旧武士)失去了俸禄和大多数特权,但他们仍然是改革的领导力量。一部分士族成为国家领导者,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另一部分士族投身实业,开始经营新式企业。这些士族阶层引导日本接受西方技术和经营思想,开创近代工商业、航海业、金融业,形成了三菱、安田、涩泽等大财团,另一方面同样也留下了“士族的商法”、“大名买卖”等词语。通过研究士族阶层的经济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明治维新以...
-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科技教育研究
-
作者:徐宜国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时期 科技教育 比较 反思 启示
-
描述:的当代中国科技教育以启示,正是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所在。论文首先介绍了洋务运动时期科技教育产生和兴起的历史背景,“西学东渐”的近代西方外来文化因素和内忧外患的晚清时局是催生洋务科技教育的外部条件
-
李鸿章创办洋务述评
-
作者:赵健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洋务运动 开创性
-
描述:兴办洋务的主要目的。李鸿章倡导的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开中国近代化先河之功,是值得肯定的。
-
近代中日技术引进与发展比较研究
-
作者:文涛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科学体制化 技术教育
-
描述:不同的是日本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很快地走上近代化的道路,二十世纪初已经跻身于西方发达国家之列。而与之相对应的中国同样是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发展,却没能走上近代化道路进而论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境况。对于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结果的原因,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外的学者们主要从中日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得出了一些普遍共识的结论,但从技术角度探讨的相对较少。研究的时间从科技史的视角确定为1840年至1911年,并以中日近代技术引进与发展为比较为对象,应用科学技术体制化建设的理论,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的对中日近代的技术做一比较,撇开技术发展的政治、文化因素,从技术自身发展的角度找出中国近代技术落后于日本的根本原因,纠正以往人们对于中日近代技术的一些错误看法,探讨中国近代没能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原因,具体拟解决以下问题:中日近代技术观有何异同?中日近代在具体的技术领域谁强谁弱,人们一般以“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为标志,进而推演中国近代技术从引进到发展各个方面都不如日本,尤其是军事技术,这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客观原因,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中日两国在近代科学体制化建设方面有哪些差异?为什么日本顺利的完成了近代科学体制化建设而中国没有?通过近代中日技术引进与发展的比较对落后国家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针对以上问题,系统考察了中日两国近代各时期技术观,阐明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和魂洋才”两种技术观内涵的差异。论述了近代中日两国在基础工业技术领域与军事工业技术领域的技术引进与发展概况。并从技术引进规模上、两国政府对相关领域的支持程度、技术引进的侧重与主导产业的选择几方面对比探讨了中日两国的差异,分析了中国落伍的原因。此外以中日甲午战争为史实,客观地对比了中日近代军事技术,重申在甲午战争以前中国在军事上强于同时期日本的客观史实。着重阐述了中日两国近代科技体制化建设方面的概况,对比了两国在技术教育、留学生与外籍人员的雇佣管理、科学研究体制化领域的差异。强调了日本近代技术的成就是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以技术教育为载体,全面建设科技体制化基础上成长孕育而成的成功经验。以此得出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学者们长期忽视的结论:从科学技术自身角度分析,中国近代科技落伍于日本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科技体制化建设的全面滞后。最后,结合两国技术引进的史实,重申了发展现代技术教育、重视科技体制化建设对于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