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20)
报纸(414)
学位论文(130)
会议论文(27)
图书(19)
视频(1)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1443)
甲午人物 (169)
历史研究 (96)
史料集锦 (3)
按年份分组
2014(60)
2012(199)
2011(144)
2010(111)
2008(80)
2007(63)
2005(61)
2004(50)
2001(43)
1998(26)
按来源分组
其它(1711)
绝版李鸿章(七)
作者:暂无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绝版李鸿章(七)
绝版李鸿章(五)
作者:暂无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绝版李鸿章(五)
“李鸿章与招商局”开展
作者:徐志纯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李鸿章与招商局”开展
寻访“李鸿章当铺”
作者:暂无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寻访“李鸿章当铺”
“性格李鸿章”国庆上演
作者:雅妮 张沛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性格李鸿章”国庆上演
坂口澪子之小说研究-以日本统治期在台期间之小说研究为中心-
作者:黄素珍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地景  空间  移民  政策·小说  农业移民    内地•本岛凝视  内台融合  八紘一宇  皇民化  运动  理蕃  政策  混血儿 
描述:在台生活的小說;(三)以異民族為主題的小說,如〈鄭一家〉〈時計草〉等;(四)其他(依據《古事記》改編而成的短篇作品)。上述四類中,小說主題關涉「皇民化」「內台融合」的作品有描繪日本農業台灣移民的小說「黑土」「春秋」「曙光」,以及島田謹二所謂「民族解釋」的小說「杜秋泉」「隣人」「鄭一家」「時計草」四篇,而上述作品亦是本論文所欲進行論述之核心所在。
總的來說,坂口澪子的「移民小說」「民族解釋小說」再現了統治側的意識形態,可以說是響應國策的文本。儘管文中涉及與國策相對立的主題或地景配置(如「移民小說」中的鄉愁地景(landscapes)或「民族解釋小說」中理蕃政策的批判等),然而「移民小說」以象徵著帝國主義意識形態的文本地景以及具有拓荒英雄特質的主角形象·機能為中心而展開的小說架構卻是不能否認地具有標謗國家·帝國主義色彩,以及「民族解釋小說」中強調「內地凝視」或以象徵日本文化霸權之「八紘一宇」精神為根本原理,促進「內台融合」等之主題描繪或敘事框架,皆可印證上述文本確實隱含統治側意識形態及「他者化」之意涵。
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土地政策看我国农地流转制度
作者:穆飒莎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日本明治维新  土地政策 
描述: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渐成为限制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因素。而有步骤地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是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需要,也成为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土地政策是其整个经济社会进入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关键步骤,其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农地流转限制的解除。本文从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土地政策的考察着眼,通过对我国目前农地流转制度存在的主要症结的分析,得出可以从农地流转的主体、内容、程序、方式和机制等方面出发完善我国农地流转制度的结论。文章主体分为导论、正文、结语三个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依据、意义和方法,第二部分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土地政策做了简要介绍,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制度发展脉络,指出目前农地流转的主要问题,结合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土地政策实施对其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的比较,针对我国农地流转主要问题,从明晰农地流转的主体、规范农地流转的内容和程序、健全农地流转市场机制和完善农地流转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对策。第三部分对全文作了总结。
北洋水师的失利与高薪有关
作者:暂无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北洋水师的失利与高薪有关
晚清王朝之殇(83)——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作者:吕舒怀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晚清王朝之殇(83)——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新教华文教会学校的编译活动研究:以洋务运动前的教会学校为中心
作者:刘静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教  教会学校  编译活动  文化辐射 
描述:新教华文教会学校的编译活动作为西学东渐序幕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了中国近代翻译事业高潮,在客观上成就了中国第一批具备较系统西学知识的知识分子,以及一个具有良好外文修养的编译人才群体。其编译活动在带来西方的教育制度、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革新出版理念的同时,也是跨文化传播的最初实践者,第一次系统搭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并通过创造性的出版活动直接催生了中国近代出版业。另外,西书汉译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体系,也给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提供“放眼看世界”的资料来源,使其受到西方近代思想的洗礼,逐渐接受基督教文明、近代科学观念以及民主制度理念,从而开始用新的思维方式思考探索救国之路;汉文西译为西方人打开了一个一窥中华帝国真颜的窗口,某种程度上重构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客观上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