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5)
报纸(11)
学位论文(7)
会议论文(6)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40)
甲午人物 (21)
历史研究 (8)
史料集锦 (3)
按年份分组
2014(5)
2013(8)
2012(6)
2011(2)
2010(6)
2008(8)
2006(4)
2004(4)
1998(2)
1987(2)
按来源分组
其它(72)
唯军事指向的“中空呐喊”——洋务运动败因分析
作者:周霄 张艺缤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洋务派  军事指向  原因 
描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分析洋务运动过程中洋务派在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上的种种表现 ,指出其缺乏政府支持、群众基础和文明准备的“泡沫”本质 ,认为其失败的原因之一在于它的极端军事指向意识。此外 ,本文还论及了早期改良派对洋务运动失败的反思以及洋务运动的现代意义
甲午战争期间日军对清军战俘政策述论
作者:李晗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甲午战争期间日军对清军战俘政策述论
纪录片《甲午甲午》挖掘中日甲午战争败因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纪录片《甲午甲午》挖掘中日甲午战争败因
甲午战争120周年:铭记历史 殇思镜鉴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甲午战争120周年:铭记历史 殇思镜鉴
“决不能像北洋水师那样”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成军队代表热议话题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决不能像北洋水师那样”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成军队代表热议话题
十九世纪中日韩近代化改革与改革中的经济思想
作者:刘群艺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化改革  经济思想  明治维新  甲午更张  戊戌变法 
描述:化过程中强调的产权与自由来作为评价的标准。 中国、日本与韩国的改革背景不尽相同,虽然都是以身份等级制度为特征,但江户时代的身份制度要比朝鲜朝的更加具有刚性,从而为体制外的社会改革力量提供了一个改变的理由;朝鲜朝的身份制度较为宽松,有改变的可能性,几个君主也多次采取措施改变各阶层的身份定位,所以身份制度并没有成为改革的一个推动源泉。而且日本是武家社会,朝鲜则是文班统治。中国与上述两国的不同之处较多。等级制度比朝鲜朝的更为宽松,民族差别是统治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朝鲜、中国和日本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甲午更张、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相比,无论是改革前的思想准备,还是改革时的思路,都有很多可以互相比照之处。荻生徂徕、丁若镛和张之洞对传统儒家理论的质疑、重新解释与调适,福泽谕吉、俞吉浚和严复对西洋思想的传播,武士、两班与维新派采取的改革措施,都在展现三个国家类似的历史发展过程。 从改革的措施来看,日本选择的是先确立中央与地方的经济附属关系,再进行全面的改革的实施顺序,改革的措施贯彻得比较彻底。但由于改革的主体是武士,维新之前的雄藩也有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基础,日本的专制体制保留了下来。四民之间的平等也并没有真正实现,而且强大后的日本对邻国的朝鲜与中国开始进行经济和政治征服。日本处理对外经济关系的失败对于日后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同样是改革,朝鲜则是匆忙上阵,在还没有理清社会内部经济结构时就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再加上邻国的干预,以甲午更张为中心的三次近代化尝试虽然采用了类似的经济改革措施,但都没有成功。改革前后,朝鲜朝的君主与臣属的经济关系倒置,这种倒置是否应该改变还不能下定语;四民的平等关系还是有所实现,对于普通民众思想的吸收是朝鲜的特色;但对外经济关系的处理是改革的一个最大失误,事大与门户开放都没有确保朝鲜独立的国际经济地位。中国的改革虽然酝酿已久,但真正对当政者产生冲击的是甲午战争,可以说外力冲击比内部危机更容易促成改革的发生。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引论,提出三次改革的问题,设定进行经济改革思想比较的框架;接下来的文章主体按照三次改革的时间顺序分为三章,即第二章日本明治维新,第四章甲午更张,第五章戊戌变法。第三章作为一个插叙描述中日甲午战争对于东亚区域的影响;最后一章是结论,比较三次改革的异同,探索三次近代化改革的近现代意义。
清末朝鲜领选使研究
作者:王元崇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领选使  金允植  李鸿章  薛斐尔  《阴晴史》  《天津谈草》 
描述:下,与中国会商如何同美国缔约的使命与之发生了合流,并且几乎完全主导了领选使一行。纵而观之,领选使使行,以朝日条约签订之后朝鲜半岛局势日渐演变,李鸿章借美使东来欲与朝鲜缔约通商之机再度劝说朝鲜与西方各国广为立约以行牵制自保之策为其外交上之一大背景,以朝鲜国王高宗派遣领选使督率工徒赴中国学习制器练兵以期富国强兵为发轫,以金允植最终充当领选使在军械学造的名义下出使中国与李鸿章等人就朝美如何立约通商等问题进行谈判,并居津督率朝鲜留学生学习军械制造为其主要经过,最后以朝美立约为其最大成果,又以“壬午兵变”爆发之后领选使最终率领所学无几的朝鲜留学工徒悉数归国为终结,而又以朝鲜委托天津机器局代为购买机器而后在汉城成立机器厂承其余绪。领选使的两重使命中,军械学造不到一年即被迫中断,朝鲜未获自强之基;朝美立约使朝鲜国门自此洞开,朝鲜被逐步编入西方条约体系中来。在这一时期,中朝之间的宗藩关系也日益演变,成为近世宗藩关系演变整体过程之中的重要而微妙的一环。而中国在这一时期内依照传统宗藩关系的原则以宗主国的身份对朝鲜外交所进行的诸多指导,使得中国在此后的历史进程中不可能置身事外,不得不一再跻身于半岛事务,甚至越俎代庖,结果造成了余绪至今仍可窥见一二的东北亚国际政治外交上的一段非常特殊的历史。
“致远舰”复制舰将 重现甲午海战古战场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致远舰”复制舰将 重现甲午海战古战场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图)
作者:刘茵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图)
商业板块中的“洋务运动”
作者:高晓琴  年份:200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商业板块中的“洋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