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1)
学位论文(110)
报纸(11)
图书(9)
会议论文(6)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128)
甲午人物 (78)
历史研究 (50)
重要战役 (1)
按年份分组
2014(14)
2013(22)
2012(20)
2011(20)
2010(20)
2007(14)
2000(5)
1996(4)
1995(3)
1935(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57)
伊藤博文的玄外孙 松本刚明晋升日本新外相
作者:暂无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报纸
描述:伊藤博文的玄外孙 松本刚明晋升日本新外相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道德教育
作者:顾红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道德教育
洋务运动时期的物价研究
作者:蓝日旭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物价 
描述:价波动的特点.第二章用于讨论进口、出口、生活必需品价格的波动趋势.说明了进口...
洋务知识分子研究
作者:李长莉  年份:198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洋务运动  知识分子 
描述:洋务知识分子研究
取法西洋:洋务运动时期旅西游记中的西方海防
作者:李尹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  出洋国人  旅西游记  海防文明  洋务运动 
描述:手认识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 本文在对洋务运动时期出洋国人所作的游记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试图重现这一时期中国人亲历西方、考察海防文明的心路历程,继而揭示其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影响。出洋国人考察西方海防文明,有个由浅及深的变迁过程,从最初对西方“坚船利炮”的走马观花,逐步发展到对西方海防文明中征练制度、人才培养乃至海军成军的注重和效仿。另外,考察的经历又使出洋中国人的海防意识、海防思想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而他们在西方对海防文明的考察结果,对国内以海防建设为中心的洋务运动产生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与影响。出洋国人(旅西游记的作者)是个较为复杂的群体,他们的政治社会地位、文化素质皆有所不同,这些不同直接导致了他们观察、判断和记述西方的角度乃至观点上存在差异。本文对这个群体也作了初步的探析。 出洋国人前赴后继考察西方海防文明的历程贯穿整个洋务运动时期。而一整代中国人费尽心血所建立起的海防系统,在甲午一战中便分崩离析。时局用残酷的事实告诉中:仅在原有的国家本体上小修小补的方式,仅仅依靠近代式的枪炮船械、仅仅依靠模仿近代化的海防,并不能实现国家的自强,并不能改变民族受欺凌的局面,只有实行社会的大变革,才能因应时代大变局。
明治维新以前的神道哲学思想论
作者:范景武  年份:20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治维新  神道哲学  日本哲学 
描述:众所周知,东方哲学思想研究虽然不是被完全遗忘的领域,但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东方各国宗教哲学思想的研究水平参差不齐,研究状况令人堪忧。日本问题研究形成了汗牛充栋般的成果,但神道文化尚为讳莫如深的课题
论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
作者:曾少鸿  年份:199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论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
近代日本的藩阀政党化研究:以伊藤博文和立宪政友会的建立为中心
作者:陈伟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近代日本的藩阀政党化研究:以伊藤博文和立宪政友会的建立为中心
安重根和尹奉吉义烈斗争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婧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韩国独立运动  安重根  伊藤博文  尹奉吉  虹口公园 
描述:完全吞并之前发生的义举,而后者则是韩国完全被日帝吞并的20年后发生的义举。自日本实施“大陆政策”开始,中、日、韩三国的基本矛盾都是以日本侵略和中、韩的反侵略为主旋律。在中、韩人民的英勇抗争中,日本还是于1910年吞并了韩国,在韩国政治、军事上建立独裁,经济、文化上建立殖民体系,对韩国人民进行着严酷的统治。中日的民族矛盾也伴随着日本侵略野心的膨胀,逐渐转变为主要矛盾。安重根和尹奉吉的义烈斗争是以韩国的独立为目标,是为了挽救赢弱的国家、民族和人民作出的英勇牺牲。两人在叙述义举的原因时,安重根更多的是从他个人对伊藤博文政策、行为的看法出发。然而,尹奉吉的“虹口爆炸”事件却不仅仅是以他个人的主观愿望为出发点,更多的是受到了外力特别是当时中国政府的影响。两起义举都发生在中国,一个在哈尔滨,一个在上海,从事件本身来看,既具有偶然性也具有必然性。在行动的过程中,两人都是在严密的搜查和警戒中顺利进入现场的,都只是针对日本军政界要员,并没有伤及无辜。但两人采取的义举方式是不同的,一个是枪杀,一个是投弹,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并且中国人只参与后者的行动却没有参加前者的行动,这是由于中日矛盾的逐渐升级和中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安重根和尹奉吉的义烈斗争都是有别于现代恐怖主义活动的爱国行动。两起事件发生后,中国民众和官方对韩国人大多抱以同情之心,对义士的英勇行为赞叹不已。虽然义举发生后,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伴随着消极后果: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给日韩合并的激进派增加了吞并韩国的借口;“虹口爆炸”事件后,日本军警对法租界的韩侨进行了疯狂的报复,韩国临时政府也不得不离开战斗了多年的上海。当然,以安重根为开端的义烈斗争在韩国运动中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使中国国民政府看到了韩国革命者的英勇和智慧,了解到这是一支可以合作抗日的组织,从而开创了韩国独立运动从义烈斗争走向中韩联合抗日的道路。
李鸿章与晚清宗藩体制的瓦解
作者:黄俊华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晚清  宗藩体制 
描述:策为例,说明他在宗藩体制瓦解中的作用。 文章正文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李鸿章与琉球宗主权的丧失。李鸿章在处理琉球问题时,摈弃了中国传统对待邦国“务虚名,勤远略”的做法,代之以国际法同日本交涉,主张琉球自主。这种做法实际上助长了日本的野心和态度的强硬。在日本的进逼之下,中国丧失了对琉球的宗主权。 第二部分,李鸿章与越南宗主权的丧失。李鸿章在处理越南问题时,起先变相地承认法越新约,使宗主权名存实亡;后又坚持对越之宗主权;最后则曲意放弃对越宗主权。他对传统宗藩政治的扬弃及法国的不断进攻,使中国失去了对越南的宗主权。 第三部分,李鸿章与朝鲜宗主权的丧失。为保障东北安全,李鸿章劝导朝鲜开埠通商,帮助朝鲜自主,参与朝鲜外交,筹划联英、联俄,抵制俄、日。他的行为表面上虽加强了中国对朝鲜的控制,但结果却使朝鲜叛华心理日益增强。加之日本的挑衅,经甲午一战,中国丧失了对朝鲜的宗主权。 第四部分,评判李鸿章在宗藩体制瓦解中的作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宗藩体制内部的不平等、中国国力的衰落,使宗藩体制必然走向瓦解。李鸿章在处理宗藩事务中,将主权观念和“外敦和好,内须自强”的思想应用其中,自觉不自觉地加速了这一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