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81)
报纸(627)
学位论文(66)
图书(26)
会议论文(23)
视频(12)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884)
甲午人物 (320)
历史研究 (262)
史料集锦 (40)
重要战役 (30)
按年份分组
2014(199)
2013(111)
2011(170)
2009(82)
2008(77)
2007(46)
2006(35)
2001(17)
1999(25)
1994(42)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36)
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中的两个问题
作者:谭文凤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中俄密约》  总理衙门  《议定书》  俄国  清政府  张之洞  外交政策  翁同和  《马关条约》 
描述: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中的两个问题
李鸿章与早期维新派
作者:高仁立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早期维新派  洋务派 
描述:李鸿章与早期维新派关系密切.早期维新派的重要人士多为李鸿章招揽的洋务人才,李鸿章对早期维新派人士能够予以信任、重用和帮助.李鸿章有发展工商业与富民的思想,有不断发展的“变法”思想,这是他同情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基础.李鸿章的这些思想愈到晚年愈见明显,其主张“变”的内容已超出了洋务运动的范围.
论中外战争中的李鸿章
作者:夏冬  年份:198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战略总方针  对外战争  国际形势  清王朝  关键人物  力量对比  国防战略  制定者  中国外交政策 
描述: 李鸿章是近代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防战略的主要制定者,是对外战争中方关键人物之一。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根据国际形势及力量对比,制定了这样的战略总方针:能和则和,不能和则战;以守为战,以战为和。李鸿章是如何实施这一战略总方针的?效果如何?
如何研究洋务运动——访李时岳教授
作者:李平生  年份:198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史  文化大革命  洋务派  辛亥革命  孙中山  阶级斗争  阶级分析  讨论会  进步作用 
描述:文化大革命”进行反思。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对阶级半争理论的认识存在概念化、公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倾向,这在“文化大革命”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当时一切讲阶级分析,讲阶级斗争,评价任何人物或集团都讲出身,甚至查三代,凡是剥削阶级一概打倒,甚至连孙中山这样一位伟大
曾国藩与洋务运动
作者:宋德会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国藩  洋务运动 
描述:产力和新的阶级关系,它们日益否定着旧的生产力和旧的生产关系,由此掀起了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
对洋务运动内核与外壳的再认识及其理论意义
作者:王桂林  年份:198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内核  再认识  同光新政  理论意义  方机  封建政治  清政府  资本主义  “必然” 
描述: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重点号引者加),提出了洋务运动的外壳和内核的概念:外壳:资本主义;内核:封建自救。我认为,这种观点把事情看颠倒了,易引起、事实已引起理论混乱。因此,对洋务运动的内核与外壳,有再认识的必要。
试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两个因素
作者:洪春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明治维新  倒幕派  知识分子  资产阶级改革  资本主义经济  “西学”  下级武士  思想基础  资本原始积累  政治制度 
描述:试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两个因素
关于洋务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
作者:郭吾真  年份:198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洋务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基本概念  清政府  中国近代史  半殖民地半封建  大西洋  重要组成部分  总理衙门 
描述:1861年至1895年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续时间之长,涉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复杂与深远,都堪称罕见。多年来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大量成果,对这一特点都有所反映。而几个有关的重要基本概念,却很少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拟对这些概念略加诠释,聊当拾遗补缺之助。
也谈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作者:刘长林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  帝国主义侵略  李鸿章  洋务派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轮船招商局  封建主义  官督商办  甲午战争 
描述:也谈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刘长林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洋务运动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还是逆历史潮流发展的反动运动?有一种观点认为,不能把洋务运动纳入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之中,洋务运动在本质上是逆近代中国的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运动。本文提出不同看法,请贤达教正。一...
全面评价历史人物原则试探
作者:肖宏发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评价历史人物  全面评价  李鸿章  评价标准  历史主义原则  左宗棠  马克思主义史学  客观效果  资产阶级  陈独秀 
描述:产力的发展。因为人类社会在由低级到高级的必然发展趋势中,首先表现为物质生产活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生产关系不断地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过程。所以,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列宁全集第13卷第223页)。历史上的人物,其言行或思想只要顺应这一必然趋势,推动社会的发展,就该肯定;反之,逆历史潮流,阻碍社会的发展,就该否定。关于这一正确评价标准,在我国当代史学界是早已得到一致认同了的。不过,历史上的人物各种各样、千差万别,情况复杂,对他们每一个人进行具体的评价,单用一个正确标准去套是不够准确的,因为历史人物并不象“1+1=2”的数学运算那么简单。因此,要想做到既全面、又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还必须坚持一些最基本的评价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