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魂不归春秋祭 甲午殉国第一人
-
作者:暂无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 左宝贵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生平事迹
-
描述:在硝烟与朝雾渐渐退去的朝鲜平壤城玄武门下,一群满身尘埃、心有余悸的日本士兵奉命搜寻着一个人.一个指挥中国将士与之殊死搏战三个多时辰的人.一个让他们自从和清军交战以来唯一闻声惧怕的中国将领。刚才.还看到他高高的珊瑚冠在大炮前闪动.分明也看到他已在一声炮火中坠下白马。
-
左宝贵军中的回族将士
-
作者:范景鹏 米月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回族 伊斯兰教 家庭贫困 传统习俗 清真寺 教徒 虔诚 阿訇
-
描述:族的传统习俗。他特别重视清真寺的建设和维护,
-
那胡同,那石碑,那颗心
-
作者:马宝山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宝贵 同善堂 胡同 沈阳市 朝鲜 石碑 慈善事业 东清真寺 回族文学 大人
-
描述:六十多年前,我姥姥家在沈阳市小西路南侧的一个小胡同里,时称左大人府胡同。左大人就是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朝鲜平壤保卫战中牺牲的左宝贵将军。这个胡同的地势要远远高出周边地区,下雨的时候从不存水,而通向这里的几条小路都是泥泞不堪。所以
-
重要更正
-
作者:本刊编辑部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宗棠 文字说明 墓园 左宝贵 图片 期中 更正 第四 重要 编辑部
-
描述:本刊2011年第四期中插图片文字说明:"墓园内的左宗棠衣冠冢"应为"墓园内的左宝贵衣冠冢"。特此更正。诚致歉意!
-
家书
-
作者:野泉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关天培 真正意义 民族英雄 左宝贵 杜甫 林则徐 中日甲午战争 品质 山东费县 琦善
-
描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的这一句诗虽说是有感而发,却道尽了真正意义上的家书所应有的品质。编撰《民族英雄关天培》一书,一个细节让我感叹不已。因朝廷将林则徐"革职待罪",琦善到广州,下令撤除关天培多年苦心
-
左宝贵及其衣冠冢
-
作者:孙静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中华民族 李鸿章
-
描述:1894年的甲午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每当讲述这段历史时,我们都会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和李鸿章的卖国行径感到无比愤慨。但这场战争也涌现了两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那就是海战中的邓世昌和陆战中
-
平壤:清朝陆军不堪一击
-
作者:文亭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军 平壤 日军 丰岛海战 清朝 朝鲜 牙山 左宝贵 日本陆军 部队
-
描述:清日战局,海陆两军相辅相成。丰岛海战前,中国与朝鲜牙山、仁川间的海路畅通,航行无阻。清军由海路赴朝,两日可达。丰岛海战后,日本海军完全控制了朝鲜西海岸水域,中国至牙山、仁川的海上交通线被切断,走海路运兵的风险变得极
-
左宝贵的慈善公益事业
-
作者:刘本森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宝贵 慈善 公益事业 穆斯林
-
描述:个人经历息息相关。左宝贵不仅是一代名将,更是一位慈善人士。
-
甲午120年祭(之一):重走甲午古战场之“敕建昭忠祠碑”
-
作者:刘鲡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日甲午战争 昭忠祠碑 丰岛海战 日军 甲午陆战 爱国主义 平壤 金州 清军 左宝贵
-
描述:要把前驱先贤的忠心爱国精神发扬光大,从而唤起国人的民族忧患意识,将爱国主义教育贯彻进行到底。在此我们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2014年举行全国性纪念活动,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将其当作当前国家开展公关外交的"巧实力"予以贯彻,做好国家宣传和政策的"创可贴",激发国民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建议在甲午陆战和海战的主战场辽宁,建立中日甲午战争纪念管,在辽宁沿海"五点一线"建立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议邀请台湾政要,走中日甲午战争之旅,以扩大海内外宣传,为第四次国共合作创造条伯,同样是《马关条约》签订后割让的辽东半岛和台湾命运相连,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曾说过,台湾和辽宁是生命的共同体,碰到哪一个都会确;建军议重拍甲午风云电视剧,集陆战、海战于一体,全面客观真实地展现那段历史。为了不忘国耻,牢记历史,本刊特别策划"甲午120年祭"系列报道,从本期起陆续刊登甲午战争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让我们一起走近"甲午风云"。
-
论日本近代外交中的“脱亚入欧”意识
-
作者:贾宝波
年份:199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脱亚入欧 近代外交 日本 西方列强 欧洲国家 明治天皇 国际体制 外交政策 发展变化 亚洲国家
-
描述:与列强争雄。笔者在本文中试图循着这一思路对日本近代外交中的所谓“脱亚入欧”意识略陈管见。一 19世纪中叶,曾经坚持了200多年锁国式外交政策的日本也象当时鸦片战争失败后的中国一样面临着深刻的民族危机。当时执政的幕府在列强入侵的威胁之下,不得已采取了开国政策。由于幕府与西方列强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