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85)
报纸(585)
学位论文(74)
图书(28)
会议论文(28)
图片(3)
视频(1)
按栏目分组
历史研究 (1265)
甲午人物 (87)
战争概览 (86)
重要战役 (62)
史料集锦 (4)
按年份分组
2014(488)
2013(70)
2012(88)
2010(53)
2008(50)
2007(30)
2004(37)
2003(20)
2000(21)
1992(17)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04)
试论甲午战争时期的都城问题
作者:王明德  年份:200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都城  迁都  日本  清政府 
描述:,自取败亡之道。康有为等人的“迁都”之论代表了当时士人关于都城问题的普遍认识。
甲午战争时期延边“越垦韩民”团练及其反对日本奸细的斗争
作者:李洪锡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时期  延边“越垦韩民”团练  反日奸斗争 
描述:甲午战争时期,延边地方军政当局为了边疆安全,组建“越垦韩民”的团练,展开了反对日本奸细的斗争。这不仅是中国朝鲜族历史上与兄弟民族协同守边、一致对外的先例,而且是中国朝鲜族爱国主义运动的开端。这为日后
甲午战争歌谣(2首)
作者:于耐寒搜集  年份:196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甲午战争歌谣(2首)
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作者:庄鸿铸  年份:1985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近代民族工业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工业发展  资本输出  封建自然经济  外资  商品经济  廉价劳动力  日本  二十年 
描述:一步瓦解、城乡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确实给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商品和劳动力两个市场,这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以初步发展的原因之一.但更为重要的是还有和上述变化同时存在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对朝政策
作者:张礼恒 王希莲  年份:199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政府  对朝政策  甲午战争  袁世凯  壬午兵变  朝鲜政府  李鸿章  朝鲜人  日本  宗藩关系 
描述:笔者认为,清政府顽固地坚持传统的宗藩关系,执行了一条错误的对朝政策,过多地干涉朝鲜的内部事务,极大地损伤了朝鲜人民的民族感情,加剧了其叛清自立的离心倾向。中朝生隙,联盟解体,是导致甲午战争失败
中日甲午战争与中国外债
作者:金普森  年份:200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外债  赔款  影响 
描述:关于中日甲午战争,学术界已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过探讨,但从外债交的角度来考察官的论著却不多见。本文试图利用新资料,对甲午战争中清政府为抗击日本侵略和为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而举借的外债进行考察,并进而探讨
甲午战争期间的列国调停
作者:刘薇 张振民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政府  清政府  战争期间  俄国  朝鲜政府  英国政府  总理衙门  李鸿章  中国政府  英国公使 
描述:甲午战争期间,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参与了“调停”活动。它们应清廷或朝鲜之请.斡旋于中日之间或奔走于它们相互之中。它们于战前“调停”“撤兵”;战中“调停”讲和;战后“调停“还辽”。表面上是为了维护
日本究竟将甲午战争中国赔款用于何处?
作者:余三乐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日本  明治天皇  《北京日报》  赔款  重点文章  《马关条约》  出于无知  副校长  农村小学 
描述: 《北京日报》5月26日《京华周末·周末导读》中,标明《日本将甲午战争中国赔款用于何处》是该版重点文章之一。文中写道:日本某大学一位副校长说:“当时日本明治天皇专门下令表示,这笔钱一分钱也不许乱花
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密电码是怎样被破译的
作者:吕万和  年份:197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政府  甲午战争  日本政府  李鸿章  重大关系  电码  密电  策划者  国家机密  施加压力 
描述:免纳闷:陆奥宗光当时究竟掌握了清政府多少密电?又是怎样掌握的?有人揣测说:“盖吾之四码电本,苟以算学研究之,无不能得其秘密者,而况无心肝之徒,少许金钱即可出卖国家机密,日人或以此种手段获得密本,亦未可知。”并举出一般所说天津某电报生泄露高升号开船日期为证。这种揣测终难令人惬意。《机密日清战争》一书,内载日本政府当时掌握的清政府密电三十七通。书末附载山边健太郎为此事所写的《资料解说与增补》中,又根据《陆奥宗光文书》,对上述三十七通作了增补,计甲午
试论清政府甲午战争期间与战后的借款
作者:王燕梅  年份:1987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政府  中日甲午战争  英德  俄国  英国  帝国主义  胶州湾  担保  发行价格  银行团 
描述: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研究中国甲午战后的局势,其有关借款问题是不能忽视的。甲午战争期间与战后,清政府曾多次向各帝国主义国家借款。这些借款的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