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17)
报纸(643)
学位论文(92)
会议论文(36)
图书(29)
图片(3)
视频(1)
按栏目分组
历史研究 (1277)
甲午人物 (255)
战争概览 (195)
重要战役 (68)
史料集锦 (26)
按年份分组
2014(517)
2013(88)
2012(113)
2011(87)
2009(65)
2008(72)
1997(32)
1995(66)
1994(126)
1988(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821)
蓝色的梦:纪念甲午战争百年
作者:叶楠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中国海军  蓝色  港口城市  军人  海带丝  一年级  白酒 
描述:口城市,已经有几十年时光,没有过中国海军军人,岂止是海军军人,连任何中国军人的身影都没有出现过。这个城市,一直由异周军人驻扎。我当时是海军学校一年级生,我们的学校是这个城市里,唯一的中国军事机构。所以我常享受这种特殊的宠爱。
甲午战争回顾 中国为什么会输
作者:蔡伟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洋舰队  北洋海军  丁汝昌  舰艇  日军  中国军队  日本海军  大连湾  运输船  联合舰队 
描述:要命的密码1894年9月15日大连湾内地旅顺港,为中国军队运送物资的美国商船"哥伦比亚号"刚刚抵达,美国船员詹姆斯·艾伦就目睹了令人震撼的一幕。
甲午战争后台湾儒生的政治认同
作者:陈名实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割台  儒生  政治  认同 
描述:清朝在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儒生不仅在思想上坚决反对割台,并实际参加创建"台湾民主国"和武装抗日斗争。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坚持反抗外来侵略的思想和以强烈民族精神为基础的对中国的政治认同。
中日甲午战争输在融资
作者:王巍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日甲午战争  政府融资  日俄战争  日本  北洋水师  清政府  海军建设  中国  甲午海战  政府财政 
描述: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之为日清战争)在中国民众心理记忆上是巨大的历史伤口,至今无法愈合。一百多年来,对于战争胜败的结局有无数的学术讨论,基本上都沿袭当时文人志士的清谈立场,从满清腐败
甲午战争史研究的开拓之作
作者:刘光永  年份:199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中国近代史  战争史研究  甲午中日战争  历史真实  丰岛海战  科学性  纵深发展  重大历史事件  史学界 
描述:资料充实。历史著作的科学性,只能建立在历史真实的磐石之上,只能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广泛搜求资料,为本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据粗略统计,本书共引用中外著作与资料近300种,举其要者,就有以下8类:(一)中
甲午战争赔款推动日本成为强国
作者:舒可文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战争赔款  日本  甲午战争  举借外债  通商口岸  半殖民地  洋务运动  富国强兵 
描述:甲午战争结束后,战争赔款使清政府的独立财政几乎破产,大量举借外债,使中国的财政、经济和新的通商口岸以及内河新航线进一步被外强控制,半殖民地的状况急剧加深。被寄予希望30年的洋务运动进入了死胡同
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抗日战争,看近代中华民族的大觉醒
作者:邓运山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日俄战争  抗日战争  民族觉醒 
描述: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以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换来的,在我们民族的觉醒过程中,尤其与日本帝国主义发起的几次侵略战争关系甚大。近代史上,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曾先后发起过三次倾国之战,即甲午战争、日俄战争
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的师日联日思想
作者:宁波 郑云波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梁启超  师日  联日 
描述:甲午战争失败后,梁启超提出了师日、联日的思想。认为中国要想摆脱落后的面貌,就必须师法日本,变法图强。借途日本学习西方,学习日本精神之文明。鉴于清政府采取"联俄拒日"的外交政策,梁启超一针见血地指出
中国是怎样输掉甲午战争
作者:肖鹏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洋舰队  甲午战争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史  火力  战斗队形  中国现代化进程  黄海海战  失败  北洋海军 
描述: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的战败。当时,日本对战争的结果准备了三种预案:如果海战失利,日本退守本土;如果获胜,则在中
探析洋务运动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
作者:马小瑞 张小兵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中西文化交流  特点 
描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这一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其特点特殊,影响深远,它促使中国不断迈向了近代化的历程,在整个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