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18)
期刊文章(614)
会议论文(38)
图书(34)
学位论文(29)
视频(15)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650)
甲午人物 (262)
史料集锦 (222)
历史研究 (163)
重要战役 (51)
按年份分组
2013(96)
2011(136)
2010(66)
2009(65)
2006(23)
1994(88)
1991(13)
1988(6)
1983(8)
1981(4)
按来源分组
其它(1348)
舶来的美国梦:中国第一代官派留美幼童的历史碎片
作者:符号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国梦  留美幼童  容闳  曾国藩  留学生  救亡图存  李鸿章  美国大学  中国历史  制度 
描述:的留学生.也许容闳的名字不为人熟知,但他却是近代教育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容闳不仅是美国大学毕业的第一个中国人,日后更是一手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方的留美学生项目,可谓真正意义上的留学教父.作为耶鲁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容闳懂希腊文、拉丁文,修过数学、生理学、心理学、哲学等各类课程,两次夺得校内英文论文的首奖,"校中师生,异常器重,即校外人亦以青眼相向".
洋务运动时期中西文化冲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张洪岳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时期  中西文化冲突  洋务派  经济发展  “中体西用”  军事工业  外国资本主义  传统文化  保守派  西方科学技术 
描述:同时也发生了新学与旧学、西学与中学的冲突。
赫德与海关、洋务运动
作者:董方奎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赫德  海关  洋务 
描述:赫德创建中国近代海关制度,税收不断增加,缓和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有效地保证了洋务事业、企业经费的供给;赫德之与英国,日意格之与法国,他们将中国采购军火、机器设备等商业利益,尽量与自己祖国的利益联系起来,是很自然的现象,与侵略没有必然的联系。
科学观念与洋务运动
作者:戴建平  年份:200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科学观念  西方科技  封建统治  中体西用 
描述:洋务运动的兴起是因为外国列强的入侵及一系列的失败的耻辱和规文。而失败的原因被归结为中国的枪炮及造枪炮的工厂不如洋人。由此,由少数统治者掀起的洋务运动的初衷就是改革中国的武器装备,引进西方的枪炮船舰
中日两国的民族心理都需要调适
作者:冯昭奎 邱震海 朱建荣 加藤嘉一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日两国  民族心理  日本走向  中日关系  国际金融危机  日本人  明治维新  调适  相互依存  重大问题 
描述:中日两国要抱团取暖,共渡难关《同舟共进》:中国经济崛起,有人认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十分相似。中国会否重蹈日本的覆辙?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中日合作共渡难关的空间何在?
简论洋务运动对中国政治和社会意识近代化的作用
作者:刘丁东 陈融冰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政治  民主化  社会意识  多元化 
描述: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出实行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主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民主革命力量的产生和壮大,从而促进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提倡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民主思想,促进了中国社会意识的多元化发展。
论洋务运动时期的科技教育
作者:汤菊平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科技教育  突破和发展 
描述:洋务派在近代科技教育方面的主张和实践,为近代科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也为近代科技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在介绍了洋务运动时期科技教育兴起的背景及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科技教育的指导纲领,论述了近代科技教育对中国传统教育的突破和发展。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差异
作者:陈放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差异 
描述:通过对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看两国运动的本质差异。主要从所处社会环境、受封建统治强度、运动指挥者思想意识以及变革运动的指导理论方面加以比较。
严复甲午战争时期写的三通手札
作者:曾凡  年份:1975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严复  甲午战争  中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改良派  爱国主义思想  近代中国  清朝政府  人民民主专政  甲午中日战争 
描述:,是写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第一封信,写于光绪二十
对中法战争与中日甲午战争进行对比后的反思
作者:万伟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对比 
描述: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时间上相隔10年,地点都发生在我国的藩属国(越南,朝鲜),都因藩属国问题而起,同样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局更是大相径庭,本文将两次战争的一些方面作对比分析,一定程度上能让我们更加深入的认识这两场战争,牢记历史上血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