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44)
期刊文章(105)
学位论文(36)
图书(6)
会议论文(6)
视频(4)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152)
甲午人物 (121)
历史研究 (23)
史料集锦 (5)
按年份分组
2013(22)
2012(107)
2011(24)
2010(17)
2009(21)
2007(8)
2004(4)
2003(5)
2002(7)
2001(6)
按来源分组
其它(301)
李鸿章讲“外语”
作者:文栋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外语  外事活动  外交官  翻译学  使节 
描述:清朝大臣李鸿章是个不懂外语的著名外交官,但他接待外宾的经验十分丰富,因此在外事活动中一般也能应付。他有一个自己创造的诀窍,就是在会见外国使节前,先找翻译学几句该国的语言,然后强记心中,这招帮他应付了不少外事活动。
悲壮历史的深度反思:读钱刚报告文学《海葬》
作者:石小寒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报告文学  北洋海军  李鸿章  清王朝  海葬  重大历史事件  中国海军  甲午战争  清朝政府  洋务运动 
描述:事、外交、文化、人事等方面的原因,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和忧愤深广的语言
影视剧中的历史常识错误
作者:李宝臣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电视剧  基本信息  错误  历史  李鸿章  清朝  常识  满汉全席  大臣  八仙桌 
描述:现在清装戏多,但里面的历史常识错误不少。姓名字号现在大家都是一个人就一个名字,古人不是这样,有名字的是读书人。一般的读书人有四项基本信息,第一个是姓,第二个是名,第三个是字,第四个是号。一个男人
简论淮军与李鸿章
作者:丁建胜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简论淮军与李鸿章
试论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帝党
作者:任茂棠  年份:198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帝党  李鸿章  甲午战争前夕  甲午中日战争  帝国主义  统治阶级  光绪  慈禧  清政府  康有为 
描述:没有肃清,日时也反映出我们对帝党还缺乏深入研究.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一番粗浅的剖析和论述.一帝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集团?这是首先应该探讨的一个问题.
简评李鸿章的洋务话动
作者:沈寂  年份:1989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近代史  资产阶级  清政府  官督商办  近代化  军火  淮军 
描述:务实际是“得手文字”。通过李鸿章的活动,来探讨洋务运动,是最恰当不过的。(一) 海禁大开,是中国人了解世界大势的前提。李鸿章说,“洋人所图我者,利也,势也”。这个由海上来的洋敌,与历史上入主中原的夷狄不同,他们攻占京师之后,并非为取而代之,而是为了“利”。同时,“彼之军械强于我,技艺精于我”,如要以兵力
还历史本来面目——重新审视日本明治维新
作者:张跃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德川幕府  明治维新  尊王攘夷  殖产兴业  岩仓使节团  改革 
描述:。由于没有治国经验,新政权建立后不久即派出级别很高的岩仓使节团对欧美各先进国家进行全面考察。使节团回国后,日本政府迅速调整政策,全面学习西方,终于走上了近代资本主义道路。
李鸿章家族:一代有一代的活法
作者:霍平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家族  曾国藩  李氏  晚清  梁启超  新加坡  直隶总督  钢铁厂  淮军 
描述:前辈权倾朝野,后人闯荡世界李鸿章的一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从鼎盛走向衰落,直至灭亡。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顿有争议的人物,康有为称李鸿章是"维新之同志";梁启超评价他:"吾敬李鸿章之
安徽近代历史人物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合肥召开
作者:兼士  年份:199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近代历史  国际学术讨论会  近代中国  安徽大学  历史人物  安徽省  安徽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院  代表 
描述:”。代表们认为,李鸿章的改革在军事、经济、教育方面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李鸿章的有生之年,既未达到其御侮自立的目的,
李鸿章与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
作者:邵建东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日本侵台事件  台湾的主权  清政府  兵费  中国政府  大久保利通  完整主权  中日交涉  总理衙门 
描述:和作用。诚如当时《申报》所评:日本“藉此兴兵,以窥伺中华边徼之地耳,果如是言,则东洋之处心积虑已非一日矣”①。早在19世纪50年代,日本维新派思想家吉田松荫针对日本被迫开国的现实即提出“蓄养国力”,使“地失于美俄者,取偿于中国和朝鲜”②。1869年日本向朝鲜发难不成,决定先向中国遣使,仿照西方列强同中国订立一个对日本有利的条约,然后利用条约中规定的“中日平等的国际地位”胁迫朝鲜进入日本势力范围,同时还可利用条约为将来扩大侵华寻找藉口,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然而作为一个积弱积贫国家的代表,李鸿章在缔约谈判中据理力争,折冲尊俎,坚持双方的对等原则,从而使《日清修好条规》成为深受与欧美各国缔结不平等条约之苦的中国获得的近代第一个平等条约。嗣后李鸿章又力持定见,驳拒了日本托修约之名行侵越之实的图谋,1873年中日换约。但日本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