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乱世枭雄赵倜
-
作者:予振 邓清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作霖 哥萨克 中日甲午战争 枭雄 骑兵 清政府 英军 大名府 义和团 平壤城
-
描述:乱世枭雄赵倜予振,邓清11说赵拥偷偷练武it随队参战之事,不久被马玉昆所知。到此,马玉昆方知E]己对赵$1of]k才估价过高,但他一向自恃眼力过人,又文过饰非,哪肯轻易认错,便正好借机下台。这一日,马玉昆来到签押房,看众师爷都在,便开口道:“赵师爷来...
-
甲午战争文学研究——中国近代国难文学研究之三
-
作者:王永娟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国难文学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文学
-
描述:深刻的反省,但是这种对人的重视比起洋务运动以来对物的重视是一大进步。 任何社会制度的更新,都需要有一个“人的更新”与之相始终。当我们今天追述历史,追述甲午战争,研究甲午战争文学的时候,这也
-
烈日灼身:1895年的台湾
-
作者:徐宗懋
年份:200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台湾北部 日军 中日甲午战争 李鸿章 辽东半岛 清廷 刘永福 马关条约 日本 黑旗军
-
描述:军已占领辽东半岛,为了达到全部目的,日军于三月间先行派舰南下占领澎湖,造成既
-
明治日本的军事经济的研究:以甲午战争爆发前的十年为中心
-
作者:唐英林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征兵告谕” 军产复合体 政商 铁道军事运输 北洋舰队 条约改正
-
描述:,有必要从军需产业的各个领域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正是以此为切入点,重点考察明治中期日本的军事经济规模及其与各产业界的关联,明确军需产业对明治日本军事实力的影响。同时简单分析清朝洋务运动中的军需产业及其规模,对中日
-
1895-1900年间日本对华政策演变研究
-
作者:唐奇芳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义和团事件 日本对华政策
-
描述:绕朝鲜问题的博弈中,日本处于与中国对等的地位、甚至占有相对的主动权。日本对华政策的制定属于主动前瞻模式。在第二阶段中,日本在东亚侵略扩张活动中所遇到的主要矛盾变成和其他同样在中国进行侵略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三国干涉还辽及其以后,日本在与西方列强围绕中国问题的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它的对华政策与其说是按预定的计划来发展的,毋宁说是对形势发展的回应,日本对华政策的制定变成了被动反应模式。日本利用镇压义和团时间的出兵机会,获得了与西方列强在争夺中国中的“对等地位”,日本对华政策的制定又变回主动前瞻模式,明确地提出了对华政策的纲领。从甲午战争到义和团事件之间,日本对华政策发生上述演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第一,根本的原因在于日本国力的增强;第二,东亚国际关系形势的发展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机会;第三,日本政府具有充分利用机会的策略技巧。日本与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上的矛盾的主要在于日本对华独占性侵略扩张目标与西方列强争夺中国这一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这个矛盾是日本对华政策制定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甲午战争到义和团事件之间,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过程,就是日本政府探索在西方列强争夺甚至瓜分中国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对华独占性侵略扩张目标的过程。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甲午战争到义和团事件期间日本对华政策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的分析,寻找日本如何处理上述矛盾、推动对华侵略扩张的轨迹,并力图探究其背后的动因。本文在整体的研究方法上采取政治学方法和历史学方法的结合。政治学方法主要是指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分析日本对华政策的发展及其动因,历史学方法主要指利用第一手史料,对从甲午战争到义和团事件的日本对华政策发展进行连续性的整理。在分析日本对华政策的制定时,本文还引入了一些博弈论和管理学的概念。如果本文能够稍微具有启发和创新意义,可能出现在以下三点:第一,从政策制定模式的角度来考察从甲午战争到义和团事件期间的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过程。本文力图对从甲午战争到义和团事件期间的日本对华政策演变过程进行一个连贯性的总结和阐述。第二,强调义和团事件在日本对华政策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日本政府在义和团事件中明确提出对华政策的纲领,这在甲午战争后是第一次,可以看作日本在帝国主义阶段对华政策初步确定的标志。第三,重估戊戌变法在日本对华政策上的影响。与戊戌政变直接相联系的日本对华政策思想中“脱亚主义”和“亚洲主义”两条路线的合流,是日俄战争后逐渐成为日本对华侵略政策指导思想的“大亚细亚主义”的开端之一,对日本对华政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
甲午戰爭中的方伯謙
-
作者:周政緯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甲午戰爭中的方伯謙
-
共和国领袖与旅顺口的回归
-
作者:吴殿卿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旅顺口 共和国 回归 领袖 中日甲午战争 19世纪末 “现代化” 辽东半岛 海滨城市 中华民族
-
描述:已相当“现代化”。军港竣工后,旅顺口一时声名远播,被称为“东方第一要塞”、“世界五大军港之一”。然而,它带给旅顺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不是骄傲和自豪,而是无尽的灾难和屈辱。丧权辱国、遗患无穷的中日甲午战争发生在这里,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中国的日俄战争也发生在这里。旅顺先是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后又为沙皇俄国“租借”。1905年,日军再次攻占旅顺口,从沙俄手中夺回“租地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后,苏军又进驻旅顺。直至全国解放,旅顺军港依然由苏联占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中、苏两国友好的谈判协商,苏联军队于1955年4月撤离旅顺。在帝国主义血腥统治和战争风雨中挣扎了半个多世纪的旅顺口,终于真正回到人民的怀抱。为了这一天,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们,竭尽心智,谋今虑远,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抗日战...
-
甲午战争前后军事后勤体制的变革
-
作者:罗绪安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军事后勤体制 变革
-
描述:的后勤体制有了一定的改进。通过洋务派的自强运动,军事后勤在物质建设上亦趋于“西化”。不过,这并不能掩盖清军在后勤特别是后勤体制方面的缺陷:没有统而有序的后勤组织指挥体系,后勤保障乱无章法。这一缺陷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终于带来了苦果,也从反面促使战后的军事制度与后勤体制的变革,最终导致了近代后勤体制的基本确立。但从根本上讲,军事改革绝不是孤立的,它与晚清政治、经济制度及状况密切相关。换而言之,晚清的政治经济形势及制度影响和制约了近代军事后勤的发展。
-
中国近代对日战争赔款述论
-
作者:袁成毅
年份:200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 清政府 战争赔款 中国近代 文化事业 庚子赔款 李鸿章 对日赔款 甲午战争 威海卫
-
描述:中国近代对日战争赔款述论
-
甲午战争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的变迁
-
作者:夏明涛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思想文化 社会心理 社会价值观 社会思潮
-
描述:觉醒,国人把战争的奇耻大辱转化为发展近代化的强大动力,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变迁,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全面进步。本文拟从社会心理、社会价值和社会思潮三个层面,试图对甲午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