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91)
报纸(64)
学位论文(14)
会议论文(8)
图书(6)
视频(4)
按栏目分组
历史研究 (220)
战争概览 (74)
甲午人物 (62)
重要战役 (26)
史料集锦 (5)
按年份分组
2014(60)
2011(20)
2010(17)
2009(8)
2007(15)
2001(4)
1995(24)
1994(31)
1993(6)
1988(7)
按来源分组
其它(387)
北洋水师英雄谱:黎元洪与段祺瑞
作者:小平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洋水师  黎元洪  段祺瑞  方伯谦  广东  官兵  邓世昌  黄海海战  威海卫  甲午海战 
描述:曾亲历黄海大海战的外国人马吉芬在战后曾以惋惜之情写道:"震撼东亚之中国舰队,今也已成过去,彼等将士忠勇,遭际不遇,一误于腐败政府,再误于陆上官僚,与其所爱之舰,同散殉国之花。"时隔一百多年,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马吉芬的观点也还是比较公允的。
黄海海战“松岛”舰内状况(选译)
作者:木村浩吉 冷绣锦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黄海海战“松岛”舰内状况(选译)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社会思想转型与外来词引进
作者:滕长江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思想转型  外来词引进  影响 
描述:类、词源到收集、使用的规范化等众多方面,然而在某些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薄弱。伴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到来,外来词的翻译引进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带来社会思想的变化,但是迄今为止将外来词的引进和社会思想结合在一起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对中国社会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一历史事件与我国第二次外来词引进高潮处于同一历史时期,而且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日语外来词引进高潮。本文尝试探讨甲午战争与第二次外来词引进高潮的内在联系,以及战后出现日语外来词引进高潮的内在原因。以当时的社会思想和外来词引进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对战前、战后史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甲午战后社会思想的转型,并在对已收集的外来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战后外来词引进的变化,再基于上述探讨展开对甲午战争后社会思想转型与外来词引进之间互相影响的研究。笔者尝试将外来词的研究与社会思想结合在一起讨论,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希望对以后类似的研究能起到些许的帮助。
清末“长崎事件”始末
作者:熊崧策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崎事件  清末  北洋舰队  甲午海战  威海卫  近距离  日本  海军 
描述:威远扬成了昙花一现。
龚照玛与旅顺之役
作者:廖宗麟  年份:1985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旅顺  清政府  甲午战前  甲午中日战争  李鸿章  大连湾  烟台  历史事实  新史料  鱼雷艇 
描述:卿,安徽合肥人,甲午战前,即以候补道的资格被委办旅顺船坞局工程,并兼办营务处。甲午战前,旅顺炮台驻有张光前、黄仕林所率庆军六营三千人,后路驻有宋庆所率毅军八营四千人。九月初,因前敌危急,清政府调宋庆八营赴九连城,而易以姜桂题、程允和先后招募的八营守旅顺,后又增加卫汝成部五营二千五百人,庆军增募的两营,
论甲午战争之前国人对外观念的转变
作者:刘春明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挑战  固守  巨变  影响 
描述:影响。 此阶段中国对外观念的转变在不同的时期其变化不一。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鸦片战争之前,二是两次鸦片战争之间,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至甲午战争之前。本文就是以这三个时期中国对外观念的转变来展开具体的论述。 本文的第一部分也就是对第一个时期的研究。这一部分以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和1834年的律劳卑事件为切入点。尽管这两个事件是英国对中国的对外观念发出的两次挑战,意欲冲击中国的“天朝上国”观念,昭示着中外观念即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清政府固守传统的对外观念和固有国策,在此关键时刻,没有作出明智、合乎历史潮流的应对,尤其未能透过事件觉察外部世界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从而不能在中西关系出现大变局前夕把握先机、争取主动。 文章的第二部分也就是对第二个时期的研究。在这一部分中,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