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25)
报纸(388)
学位论文(112)
会议论文(27)
图书(18)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1450)
甲午人物 (151)
历史研究 (65)
重要战役 (2)
史料集锦 (2)
按年份分组
2014(59)
2013(103)
2012(193)
2011(132)
2009(104)
2006(62)
2001(40)
1997(31)
1995(31)
1986(19)
按来源分组
其它(1670)
论军粮供给与甲午战争
作者:刘志坚  年份:1990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清政府  军粮  平壤  军队  李鸿章  盛宣怀  旅顺  清军  甲午中日战争 
描述:甲午战争中,除了
甲午战争在山东
作者:梁吉祥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山东  海防 
描述:阶段,其中包括鸭绿江战役、金旅之战、海城反攻战、山东半岛之战、威海卫之战和辽河下游战役,清军一败涂地,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不甘屈服,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抗击日本侵台斗争,构成了甲午战争的第三阶段。本文主要阐述第二阶段中的山东战场。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甲午战前山东沿海的防御建设。山东半岛为海防重地,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为渤海湾门户。位于山东半岛北岸东端的威海卫与辽东半岛的旅顺口是北洋舰队的两大军事基地,北洋水师在此停泊。为保卫威海卫,清政府在军港两岸设立多座炮台,并在军港正面构筑了各种防御设施,也多次增募和调拨军队以加强沿海兵力。特别是甲午战争爆发后,李秉衡调任山东巡抚,他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山东沿海防务,如裁员节能、整顿吏治、添募兵勇等。第二部分,甲午中的山东战场。...
大连永恒的美
作者:骆驼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永恒的美  大连  甲午战争  森林公园  日俄战争  辽东半岛  苹果树  鸟叫声  旅顺口  中心区 
描述:天漫山遍野的樱花、梨花、槐花、苹果树花; 秋天红及黄、橙、绿五颜六色的果实挂满枝头。走进森林公园,感到无比玄妙,只有间或传来的鸟叫声,真的领略
黄海海战110周年祭
作者:李方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海海战  舰队旗舰  北洋海军  丁汝昌  第一声  定远  主炮  震塌  缠斗  日本 
描述:110年前的9月17日12时50分,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右主炮发出第一声怒吼,中日黄海海战正式打响。这一炮的结果是,强大的后坐力震塌了定远号的舰桥,水师提督丁汝昌跌落受伤。从此,北洋海军在群龙无首的状态下与日本舰队缠斗,直至17时45分日舰主动撤出战场。
从弹头装药看黄海海战中日双方炮弹效能
作者:陈悦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海海战  炮弹  黑火药  发射药  弹头  北洋海军  装药  中日  大口径火炮  决定作用 
描述:对甲午黄海海战的某些细节予以探析。 甲午战争中,中日双方海军装备的炮弹大致有开花弹、子母弹、实心弹等种类,对于打击敌方舰船而言,开花弹是其中最具威力的一种,因而也是本文讨论的要点。当时大口径火炮的炮弹主要构成分为两个部分,即弹头与发射药,由于考虑到弹头较重,为了便于运输、装填,弹头和发射药没有固定组合在一起。使用时,先把弹头装入炮膛,再将用丝织品包裹成药包样式的发射药填入,通过发射药燃烧后产生的膨胀力将弹头推射出炮口。 为了达到破坏、毁损敌舰的目的,开花弹的弹头内都填装有炸药,以便击中目标后能引起爆炸,弹头装药的威力直接影响到炮弹的爆炸效力。19世纪中后期,用来填充在弹头内的炸药大都还是古老的黑火药,这种由中国古代方士在炼丹时偶然发现的化学物质,主要成分是木炭和硫磺,如果在敞开的环境下点燃,只能发生伴随有浓烟的燃烧,只有在封闭条件下点燃时才会爆炸,其最通俗的例子就是中国妇孺皆知的爆竹。
论甲午战后中朝关系演变(1895—1900)
作者:王俊祥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中朝关系  演变  宗藩关系  近代关系 
描述:中朝新型国家关系建立始末,及其演变的原因和对两国关系产生的影响。 甲午战争不但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而且也是东亚国际关系的转折点。此前的东亚国家关系总体上属于封建性质的宗藩关系,中国处于
乱世枭雄赵倜
作者:予振 邓清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作霖  哥萨克  中日甲午战争  枭雄  骑兵  清政府  英军  大名府  义和团  平壤城 
描述:乱世枭雄赵倜予振,邓清11说赵拥偷偷练武it随队参战之事,不久被马玉昆所知。到此,马玉昆方知E]己对赵$1of]k才估价过高,但他一向自恃眼力过人,又文过饰非,哪肯轻易认错,便正好借机下台。这一日,马玉昆来到签押房,看众师爷都在,便开口道:“赵师爷来...
晚清最后十余年间爱国诗研究
作者:崔月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国主义  甲午战争  爱国诗  黄遵宪  秋瑾 
描述:人中最典型的代表,他们的爱国情感一直激励着后人。在晚清的最后十余年间,由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他们写下了大量的感人至深的爱国诗篇,对激发民族精神起了重大作用。 黄遵宪的诗歌主张和实践,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诗界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他追求的目标是:“旧风格含新意境”,采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反映近代史上的重大事变,特别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他的诗通常被后人称为“诗史”。他的诗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诗是时代激流中的浪花,他既能以感人诗句抒发其忧国忧民之情,以激发国人的醒悟意识,又能以激扬文字表达其不甘屈服于侵略者的顽强战斗意志,以启迪国人增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丘逢甲的大量诗作洋溢着爱国爱乡的激情,饱含着台湾人民和他自己的辛酸血泪,记叙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反映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