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23)
报纸(593)
学位论文(96)
会议论文(33)
图书(30)
图片(3)
视频(1)
按栏目分组
历史研究 (1286)
甲午人物 (291)
战争概览 (217)
重要战役 (80)
史料集锦 (5)
按年份分组
2013(91)
2004(40)
2003(27)
2002(34)
1999(34)
1995(85)
1991(21)
1989(15)
1987(15)
1979(4)
按来源分组
其它(1879)
洋务运动与江南制造局
作者:夏东元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近代化运动  江南制造局 
描述:本文扼要叙述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历史地位;提出了洋务运动即是近代化运动。江南制造局是洋务运动举办最早、新式的、先进的、标志性的一个机器制造工厂。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重要的意义和重大的作用。
明治维新时期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文化和制度因素初探
作者:滕立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明治维新  科学技术转化  文化  制度 
描述:本文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化特征的分析,试图寻找日本吸收外来文明并化而为已用之的文化上的根源,并对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了探讨,对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体制方面的因素加以初步说明。
方楷生平要略
作者:高红成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方楷  生平活动  洋务运动  数学史 
描述:“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而“一切西学皆从算学出”。自然,方楷这样懂算学的人才必然受到重视。同时方楷的生平活动亦为研究洋务运动提供史料,应受到注意。
论中国企业家的成长
作者:郑海航  年份:2003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中国企业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洋务运动  企业家成长  清朝末年  资本主义  辛亥革命前夕  公私合营  世纪  近代工业  1956年  心路历程  统治集团  四个阶段  时代特点  历史  封建社会  发展脉络  成长经历  市场化 
描述:洋务运动;第二个阶段是从辛亥革命到1956年的“公私合营”;第三个阶段是从1956年“公私合营”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第四个阶段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尽管我们还可以更为详尽的细分每一个阶段,但这四个大的阶段,就足以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点下企业家成长的发展脉络和心路历程。 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前夕是中国企业家的萌芽期。19世纪60年代,清朝封建统治集团中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官僚士绅,发起了一个学习西方、谋求富强的运动即洋务运动。虽然洋务运动只是在封建社会的体制中融入一点资本主义的内容,但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和市场化,催生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也催生了第一批近代的企业家,其中以陈启源、张謇为杰出代表。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高等教育现代化历史经验浅析
作者:郭芬云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明治维新  高等教育  现代化 
描述:民众对兴办高等教育的支持和热情,加速了日本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译述活动
作者:张晓琳 刘树勇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江南制造局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描述:晚清时期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是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传播的翻译机构之一,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着力于论述其在翻译领域中的一些活动,这其中包括:翻译馆建立的历史背景、由来、人员组成、翻译的主要著作,以及这些传播活动对于晚清科技发展产生的意义。
论李鸿章同伊藤博文的三次会晤
作者:刘学照  年份:1995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李鸿章和伊藤博文是甲午中日战争双方的当事人,也是19世纪中日近代化运动的突出代表。他们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有过三次会晤。这些会晤不仅是19世纪后期中日关系发展曲折变化的一
李鸿章海防战略思想刍议
作者:张炜  年份:1994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李鸿章海防战略思想刍议
盛宣怀与轮船招商局的改制
作者:卢伯炜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晚清历史  洋务运动  航海运输  轮船招商局 
描述:轮船招商局是我国设立最早、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近代航运资本企业集团。作为晚清“官督商办”的一种模式,明显地衍生出有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向纵深发展的种种机制。本文从官督商办的转折点切人,对盛宣怀人主招商局的前因后果、转化关节进行了分析。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失败的原因探析——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比较
作者:陈利 周谊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描述:同样学习西方的技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中国的洋务运动之后却没有给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留下完整的足迹,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开创了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始基。除了政治、政体因素的考虑外,本文从微观的角度考察了中日当时针对职业技术教育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的差异,以为今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