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
学位论文(3)
期刊文章(1)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6)
战争概览 (3)
历史研究 (1)
按年份分组
2012(1)
2011(2)
2010(1)
2009(1)
2008(1)
2006(1)
2005(1)
2000(1)
1995(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
初中历史洋务运动教学问题研究
作者:许峰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近代化理念  初中历史教学 
描述:教学带来难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洋务运动的经济近代化的主题渐渐为人们所公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教学中全面认识洋务运动“在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需要和可能。 本文拟在初中历史的特定教学情境中,以新课程理念面对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与特征展开。主要探讨如何以近代化视角面向初中生进行近代工业的产生、教育的发端、人物的评价和对于洋务运动的整体评价等方面内容的具体教学。在教学中力求实现理性认识100多年前的人们的奋斗经历,加深理解今日的改革开放,培养学生的现代价值观念、对于历史的判断和对于未来的远见。
明治时期日本汉文学家依田学海与中国
作者:杨爽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依田学海  中日交流  人物交往  甲午战争  中国观 
描述:明治时期日本汉文学家依田学海与中国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科技教育研究
作者:徐宜国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时期  科技教育  比较  反思  启示 
描述:的当代中国科技教育以启示,正是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所在。论文首先介绍了洋务运动时期科技教育产生和兴起的历史背景,“西学东渐”的近代西方外来文化因素和内忧外患的晚清时局是催生洋务科技教育的外部条件。而中国古代科技教育的优秀传统、传统教育的弊端和新式知识阶层的诞生,为洋务科技教育的兴起准备了文化、舆论等社会基础,构成了催生洋务科技教育的内部因素。论文接着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环境对洋务科技教育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中西异质文化的矛盾逐渐形成的“中体西用”指导思想,把洋务科技教育束缚在“器物”层面,未能达到制度和精神的层次。作为洋务事业内容之一的洋务科技教育,表现出鲜明时代的特征以及对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产生的影响。论文以实践科技教育的新式学堂、留学教育、教会学校、新式书院和企业等史实,介绍了洋务科技教育的具体开展情况,并从科技实物、译书出版、外国教师和传播媒体等方面介绍了科技教育的资源,从而揭示出洋务科技教育的历史概貌。论文从科技教育指导思想、科技教育主体、科技教育内容和科技教育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把洋务科技教育与处同一历史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科技教育进行了比较,着重于两者之间差异。有惊人相似的历史背景、大体相同的过程和内容的洋务科技教育和明治维新科技教育,最终结果不同,值得深思。最后,论文对洋务科技教育给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从洋务科技教育的思想、科学的内在价值、办学规模和质量以及文化等方面进行反思,进而得出对在当代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下的科技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