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洋务运动时代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的历史特征
-
作者:何景春
年份:199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千古未有之变局--论洋务时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产生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企图阐明近代知识分子的发生与环境关系及产生的途径等。 3.近代知识分子发生时期的历史特征。本文重点部分。从思想意识、知识结构和生活道路的更新或变化方面展示近代知识分子发生的面貌。 4.结束语,洋务时代新式知识分子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
清末留学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
作者:顾平安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末 留学 现代化 洋务运动
-
描述:清末留学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
国家神道与台湾殖民地统治
-
作者:吕芳麟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治 明治维新 国家神道 台湾殖民地统治
-
描述:改變。
由於國家神道有三大支柱: 「祭政一致」「日本帝國憲法」「教育敕語」, 而明治政府充分利用此三大支柱來推行國政, 並普及教育到國家的每一角落及每一國民。原本的司祭者 ― 天皇 ― 又兼任最高統治者的職位, 而且二三十年來上述三大支柱均一再地灌輸有關對天皇忠誠, 對國家效忠的民族主義政治思想(Ideology) ,以致當時的日本國民人人均有「隨時可為國家聖戰 ,為天皇效命在所不惜」的強烈意識 , 再加上日俄戰爭及中日戰爭的相繼戰勝超大國家 , 終於造成軍國主義高漲而出兵對外侵略, 最後必須走上不可收拾的毀滅之路。
1895年(明治28年) 中日戰爭的結果, 漢清政府大敗而將台灣割讓給日本, 從此開治50年的台灣殖民地統治, 在此論文當中論述日本國家神道的政治演變及在制度上的改變, 相對其統治台灣時所實施的宗教政策的相關。也證明了日治時期的台灣宗教政策與日本國家神道政策是息息相關的。
-
清季洋务运动的改革思想 (1861-1894)与越南改革思想(1863-1895)之比较
-
作者:陶维达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改革思潮 奕欣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经世致用 阮长祚 求富求强
-
描述:人士作一參考,並能引發更多的相關研究。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初中历史洋务运动教学的演变探析
-
作者:沈苏苏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洋务运动教学 演变
-
描述:提高。那么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是否反应了这个变化,它是如何阐述和评价洋务运动的?中学历史教师对于洋务运动这一历史事件是如何进行教学的?初中学生是怎样认识和看待洋务运动的呢?通过学习这一课,他们要明白
-
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研究
-
作者:杨勇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教育改革 比较
-
描述:的节点。而对比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在近代中日社会文明进程中的异同,找出双方的成功与失误之处,其意义更比单纯研究洋务运动教育改革或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重要得多。这正是本文选取洋务运动时期
-
《中西闻见录》研究
-
作者:朱世培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西闻见录》 丁韪良 近代传教士报刊 洋务运动
-
描述:可以发现该刊在新闻文本的客观编排和主观呈现方面都展现了既有倾向性又有隐蔽性的特点;第四,它创办的三年正处在我国洋务运动运动开展的初期阶段,该刊和洋务运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一、绪论,《中西
-
近代中日两国聘用外籍专家的比较研究
-
作者:徐茂慧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明治政府 外籍专家 聘用 差异
-
描述:两国在对洋员的选聘条件及使用管理上也存在差异。(1)洋务派在与洋员签订的合同中,对其权限的规定较为宽泛,且含糊...
-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
作者:董明月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近代化 洋务运动 思想启蒙 军事 经济 教育
-
描述: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即“洋务运动”。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三支海军,建立海军衙门;建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具备了一支与传统的八旗、绿营、水师
-
同治中兴与明治维新的领导集团比较(1862-1875年):文士与武士的差异
-
作者:郭文菁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同治中兴 明治维新 文士 武士
-
描述:了日本的发展道路,成为其由弱变强的关键。因此,本着追根溯源的目的和以史为鉴的原则,对发生在约略同一时期的这两场决定中日两国历史命运的变革进行比较就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1862——1875年的同治中兴和明治维新的领导集团,发现中国同治中兴的领导者主要是文人士大夫阶层,而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则主要是武士阶层。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同治中兴和明治维新改革中领导集团的比较,来揭示其截然不同结局的必然规律。希望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角度,来为当今中国跨世纪的变革以及世界的改革趋势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方法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