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7)
报纸(24)
学位论文(10)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32)
战争概览 (29)
历史研究 (20)
重要战役 (2)
按年份分组
2012(5)
2010(6)
2009(2)
2008(7)
2007(5)
2004(4)
2001(3)
1998(2)
1990(3)
1987(4)
按来源分组
其它(83)
近代中日技术引进与发展比较研究
作者:文涛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科学体制化  技术教育 
描述:不同的是日本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很快地走上近代化的道路,二十世纪初已经跻身于西方发达国家之列。而与之相对应的中国同样是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发展,却没能走上近代化道路进而论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境况。对于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结果的原因,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外的学者们主要从中日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得出了一些普遍共识的结论,但从技术角度探讨的相对较少。研究的时间从科技史的视角确定为1840年至1911年,并以中日近代技术引进与发展为比较为对象,应用科学技术体制化建设的理论,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的对中日近代的技术做一比较,撇开技术发展的政治、文化因素,从技术自身发展的角度找出中国近代技术落后于日本的根本原因,纠正以往人们对于中日近代技术的一些错误看法,探讨中国近代没能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原因,具体拟解决以下问题:中日近代技术观有何异同?中日近代在具体的技术领域谁强谁弱,人们一般以“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为标志,进而推演中国近代技术从引进到发展各个方面都不如日本,尤其是军事技术,这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客观原因,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中日两国在近代科学体制化建设方面有哪些差异?为什么日本顺利的完成了近代科学体制化建设而中国没有?通过近代中日技术引进与发展的比较对落后国家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针对以上问题,系统考察了中日两国近代各时期技术观,阐明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和魂洋才”两种技术观内涵的差异。论述了近代中日两国在基础工业技术领域与军事工业技术领域的技术引进与发展概况。并从技术引进规模上、两国政府对相关领域的支持程度、技术引进的侧重与主导产业的选择几方面对比探讨了中日两国的差异,分析了中国落伍的原因。此外以中日甲午战争为史实,客观地对比了中日近代军事技术,重申在甲午战争以前中国在军事上强于同时期日本的客观史实。着重阐述了中日两国近代科技体制化建设方面的概况,对比了两国在技术教育、留学生与外籍人员的雇佣管理、科学研究体制化领域的差异。强调了日本近代技术的成就是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以技术教育为载体,全面建设科技体制化基础上成长孕育而成的成功经验。以此得出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学者们长期忽视的结论:从科学技术自身角度分析,中国近代科技落伍于日本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科技体制化建设的全面滞后。最后,结合两国技术引进的史实,重申了发展现代技术教育、重视科技体制化建设对于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李鴻章與琉球問題(1877-1882)
作者:端木琳  年份:197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鴻章  琉球  中國近代  外交史  中日  日本  歷史  地理 
描述:理方式窺其意識型態及其衡量、裁斷的標準。第四章探討身兼直隸總督及北洋大臣的李鴻章之外交職權如何?以明瞭他的意見在外交決策中的地位。第五章結論--在知識上:李鴻章對日本、琉球的認識不夠充份,但比諸時人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外交行政上;李鴻章是一個與議者、執行者而非決策者。
革命党游说李鸿章(1823-1901)参加反淸运动硏究
作者:黄少文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革命党游说李鸿章(1823-1901)参加反淸运动硏究
《佐治刍言》在晚清的译介与影响
作者:鲁紫鹃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佐治刍言》  傅兰雅  洋务运动时期  晚清时期  翻译策略 
描述:的译著则较为稀少,因此,在西方社会只是一本普及读物的《佐治刍言》,在晚清社会却成为人们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书籍,对当时人的思想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虽然,《佐治刍言》是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的产物,可它的广泛传播却是在维新运动期间,其在知识界的影响也主要集中在维新派人士之间,对维新运动的发展贡献了一臂之力。
伊藤博文与明治时期宪政发展研究
作者:李洋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治维新  伊藤博文  帝国宪法  立宪政体 
描述:僚、特别是伊藤博文作出实现立宪的选择;第二章论述伊藤博文赴欧洲展开宪法调查、起草宪法以及确立宪法体制的过程;第三章主要分析议会、特别是早期议会中民党势力与“藩阀”政府之间的政治博弈如何促进宪政体制的发展,伊藤博文如何纵横捭阖于各种政治力量之间推进宪政体制的调整;第四章分析伊藤博文内阁策动对外战争,并利用战争促进宪政体制发展和近代国民国家的形成;第五章分析20世纪初以伊藤博文为代表的“藩阀”开明派如何创建政党以推动新时期宪政体制的发展。在结论部分,本文认为伊藤博文对近代日本宪政体制发展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对外战争对宪政建设和国民国家形成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在宪政建设过程中表现出相对同时期西方国家的独特性、宪法是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并在实施中形成一种妥协机制等。在其基础上,本文对明治时期在国家政权主导下追赶西方、同时将国民纳入政治体制内的过程进行的实证性动态分析为客观理解近代日本政治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同时对日本早期宪政体制发展过程展开的分析也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的宪政体制建设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甲午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研究
作者:潘向明  年份:199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清朝政府 
描述: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以至整个东亚地区的近现代历史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关于中国清朝政府之所以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迄今尚无客观明确、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出现。为汲取这次战争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并把甲午战争史的研究向前推进,本文以此次战争中的决定性一战即黄海海... >> 详细
李鸿章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
作者:周瑾  年份:200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中国教育  现代化 
描述: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又颇有争议的人物.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教育史学界对李鸿章的研究相当薄弱,更鲜有以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视角去开展研究.该文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以现代化理论为研究的价值标准和研究范式,通过探讨李鸿章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
甲午前二十余年间李鸿章对朝鲜的措置
作者:高娟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朝鲜  宗藩关系  危机  措置 
描述:甲午前二十余年间李鸿章对朝鲜的措置
论19世纪后半期的日本自由民权运动
作者:魏巍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由民权运动  国家主义  明治维新 
描述:厚的民众基础。将“伸张民权”和“扩张国权”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是自由民权运动的一个特点。运动体现出浓厚的国家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同运动参与者的思想背景、认识的局限性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息息相关。它对自由民权运动在设立国会、改订条约和对东亚邻国的政策等一系列问题上的看法和主张都产生了影响。在19世纪后半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这种国家主义意识对于日本摆脱西方列强强加给它的不平等条约、谋求平等的国际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意识又存在与极端民族主义同流的可能,即将“对西洋对等化”与“对东洋的强国化”结合在一起;将“独立平等”与“海外雄飞”混为一谈;以牺牲亚洲邻国的利益来达到推动国内改革、谋求国际平等地位的目的。这种国家主义意识恶性膨胀的结果,就是“国权至上”的对外扩张主义。
甲申甲午风云
作者:郑彭年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图书
描述:甲申甲午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