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94)
报纸(1589)
学位论文(109)
图书(77)
会议论文(30)
视频(4)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3019)
战争概览 (230)
历史研究 (107)
重要战役 (38)
史料集锦 (9)
按年份分组
2014(186)
2013(295)
2012(340)
2010(307)
2009(308)
2008(252)
2003(91)
2001(34)
1994(109)
1989(31)
按来源分组
其它(3403)
李鸿章与《烟台条约》
作者:杨巍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烟台条约  马嘉理事件  威妥玛  中英关系 
描述:和平解决马嘉理案,并授权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为全权便宜行事大臣主持正式的中英谈判。 李鸿章运用正确的外交策略,准确地分析了中英形势,制定了完备的谈判计划。从谈判地点、时间到谈判内容
两岸三地历史教科书中“洋务运动”编写特色比较
作者:程晓波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历史教科书  两岸三地 
描述:之处。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比较1990年以来大陆高中历史教科书,首先阐述了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教科书编订情况的发展变化,其次以“洋务运动”为例比较了1993年版与2003年版的教科书。 第二部分,从史料的运用和问题的设计分析了香港的历史教科书,并且从同一则史料的选用和不同史料的选用分别比较了香港几种不同版本的历史教科书的特色,其中还结合大陆教科书的史料应用和问题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第三部分则对台湾历史教科书进行了分析,分别从教学论的角度和历史学的角度阐释了台湾历史教科书的特点,其中主要对台湾历史教科书近来“去中国化”的趋势进行撰述。 第四部分对大陆版和香港版历史教科书“洋务运动”一节中课后问题设计进行比较,也将大陆版与台湾版版历史教科书“洋务运动”一节的语言风格进行的比较研究。 最后一部分从社会学、文化学、认知心理学等角度对“洋务运动”一节的编写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李鸿章与晚清军事近代化
作者:刘振军  年份:198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锋,中国最先受到西方威胁的也是炮,因而中国的近代化是从军事上开始的。李鸿章是晚清军事近代化的先驱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李鸿章在晚清军事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以阐述。 一、李鸿章与淮军近代化,说明了淮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科技
作者:杜石然 林庆元 郭金彬著  年份:1991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技术史 中国 近代 洋务运动 研究 
描述: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科技
李鸿章与其幕府之关系
作者:方雪飞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周馥  关系 
描述:通过二者关系研究,可以更进一步认识李鸿章的人才观,可以更全面理解李鸿章的治世思想。为此,本文试图以李鸿章幕府中重要一员周馥为视角,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一个浅略的探讨。全文分为五部分:绪论,介绍选题缘起
李鸿章洋务思想研究
作者:朱海伍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思想  外须和戎  内须变法  变法自强 
描述:成了“洋务派”。他们以求强、求富为主要目标,力图使中国强大起来,不再受西方各国的欺辱。李鸿章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他力求通过向西方学习,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为此他“变易军制”,建立新式陆军,创建了北洋
论洋务运动时代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的历史特征
作者:何景春  年份:199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千古未有之变局--论洋务时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产生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企图阐明近代知识分子的发生与环境关系及产生的途径等。 3.近代知识分子发生时期的历史特征。本文重点部分。从思想意识、知识结构和生活道路的更新或变化方面展示近代知识分子发生的面貌。 4.结束语,洋务时代新式知识分子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李鸿章家教刍论
作者:吴建章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教育  家庭教育  现代意义 
描述:人物,他非常重视家庭教育,而且他的家教思想与实践具有中西融合、与时俱进的特色,是我们研究近代中国的家庭教育时不可忽视的一块领地,对其家庭教育进行研究,既是对李鸿章教育思想研究的深化,也是对传统中国
李鸿章与中国铁路
作者:朱从兵  年份:199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铁路 
描述:评价李鸿章在中国铁路史上的地位必须将他创办铁路的有关问题置于中国近代社会大背景之下进行分析,这样,就必须考案洋务运动与近代铁路建设的关系,剖析阻碍近代铁路建设的种种因素,洋务运动启动了铁路建设的引擎
李鸿章教育思想研究:在“传统”与“变革”中抉择
作者:李顺光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统教育  传统  变革  中学  西学 
描述:之一的李鸿章同样面临着在“传统”与“变革”中如何抉择的世纪难题。列强的坚船利炮迫使他不得不在被动的形势下选择以“洋务运动”作为力挽狂澜的治国良策。由于办洋务需要新型的实用人才,李鸿章“变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