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5)
学位论文(41)
报纸(9)
视频(3)
图书(2)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153)
甲午人物 (42)
历史研究 (14)
史料集锦 (3)
按年份分组
2014(15)
2013(20)
2012(21)
2011(12)
2009(19)
2008(14)
2005(6)
2000(4)
1999(6)
1998(4)
按来源分组
其它(212)
清季洋务运动的改革思想 (1861-1894)与越南改革思想(1863-1895)之比较
作者:陶维达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改革思潮  奕欣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经世致用  阮长祚  求富求强 
描述:人士作一參考,並能引發更多的相關研究。
李鸿章与中国铁路
作者:朱从兵  年份:199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铁路 
描述:评价李鸿章在中国铁路史上的地位必须将他创办铁路的有关问题置于中国近代社会大背景之下进行分析,这样,就必须考案洋务运动与近代铁路建设的关系,剖析阻碍近代铁路建设的种种因素,洋务运动启动了铁路建设的引擎,反过来,铁路建设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
洋务思潮史论
作者:周辉湘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图书
描述:洋务思潮史论
近代中日技术引进与发展比较研究
作者:文涛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科学体制化  技术教育 
描述:现代技术教育、重视科技体制化建设对于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日本外來語研究—以外來語充斥之社會現象為主—
作者:黃美娥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外來語  外語  充斥  社會現象  明治維新  國際化  英語 
描述:亦有直接使用像「宅急便」等的日文經驗。更可在一般的電視節目及廣告中聽到或看到日文。也野x灣尚未像日本一樣,有外來語充斥的現象,但隨著國際化及全球化而產生的外來文化衝擊,台灣也不得不探討隨外來文化而置的外來語議題。因此,筆者希望借由對日本外來語的研究,以作為日後台灣研究外來語問題之參考。本論文共計四章。首先,序章旨在闡述本論文的研究動機及目的、以及研究範圍、方法及特色。第二章則在闡述外來語的定義及時代背景。第三章則在探討外來語使用現狀之比較及日本人喜歡用外來語的原因及理由。第四章則為終章,旨在闡述將來的傾向及今後之展望。
李鸿章与晚清宗藩体制的瓦解
作者:黄俊华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晚清  宗藩体制 
描述:策为例,说明他在宗藩体制瓦解中的作用。 文章正文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李鸿章与琉球宗主权的丧失。李鸿章在处理琉球问题时,摈弃了中国传统对待邦国“务虚名,勤远略”的做法,代之以国际法同日本交涉,主张琉球自主。这种做法实际上助长了日本的野心和态度的强硬。在日本的进逼之下,中国丧失了对琉球的宗主权。 第二部分,李鸿章与越南宗主权的丧失。李鸿章在处理越南问题时,起先变相地承认法越新约,使宗主权名存实亡;后又坚持对越之宗主权;最后则曲意放弃对越宗主权。他对传统宗藩政治的扬弃及法国的不断进攻,使中国失去了对越南的宗主权。 第三部分,李鸿章与朝鲜宗主权的丧失。为保障东北安全,李鸿章劝导朝鲜开埠通商,帮助朝鲜自主,参与朝鲜外交,筹划联英、联俄,抵制俄、日。他的行为表面上虽加强了中国对朝鲜的控制,但结果却使朝鲜叛华心理日益增强。加之日本的挑衅,经甲午一战,中国丧失了对朝鲜的宗主权。 第四部分,评判李鸿章在宗藩体制瓦解中的作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宗藩体制内部的不平等、中国国力的衰落,使宗藩体制必然走向瓦解。李鸿章在处理宗藩事务中,将主权观念和“外敦和好,内须自强”的思想应用其中,自觉不自觉地加速了这一历史进程。
洋务时期驻外使节群体及其中西文化观研究
作者:周文海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外交  洋务运动  使节  中西文化  传统学术 
描述:晚清政府先后向欧洲、美洲、日本派出驻外使节二十余人次,形成了一个奔走于东西洋之间、专门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的使节群体。驻外使节群体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们是以传统官僚的身份去切实感受资本主义文明,在中西学术文化激突的前沿行使自己的使臣职责。虽然每个人的情形不尽相同,但他们共有的出使经历都促使其在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成为导致其从传统官僚队伍中分化出来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思想活跃,因为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并不仅仅只是中国的外交官员,同时也是向西方求教的学生与融汇中西学的学者。他们从各个角度审视西方世界的方方面面,加剧了自身对传统儒学的质疑与批判。在中西对比的过程中,他们体现出三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并且在此基础上就一些有关中西学术与文化的问题阐发了新的主张。本文拟就对洋务时期的出使背景及该群体成员在功名、籍贯、年龄、有无佐幕经历、出使前官职与品秩、回国后的归宿等六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他们共同所有的群体性特点。并就他们在中西对比中的三种思维与一些新问题上达成的共识进行一定的论述。
甲午风云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作者:刘玉明 戚俊杰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图书
描述:甲午风云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李鸿章和黄遵宪朝鲜观比较研究:以1882年之前为比较研究中心
作者:吴家奇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黄遵宪  朝鲜观  以夷制夷  自强  比较 
描述:括朝鲜“以夷制夷”观和“朝鲜自强”观。 为应对朝鲜危机,李鸿章和黄遵宪都选择了朝鲜“以夷制夷”和“朝鲜自强”这一策略,这是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的是,由于李鸿章长期对日本的防范心理和基于其自身的利益考虑,李鸿章所制的“夷”主要是日本,而黄遵宪由于受传统国人对日本的认识和中日防俄派人士的影响,所制的“夷”主要是俄国,在“联夷”策略中,由于李鸿章和黄遵宪都受西方国际公法等因素的影响和对美国抱有的普遍好感,两人都提出了联美结欧的主张,但在此主张之外,黄遵宪还有“亲中国,结日本”的主张。 继“以夷制夷”策略之后,李鸿章和黄遵宪两人又各自向朝鲜提出了“自强”的策略。不过,由于李鸿章洋务运动的实践经验和自身所处的职位,他的自强首先也是核心的内容是军事自强,其次是通过朝鲜开放和维护朝鲜的关税权益实...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的档案思想研究
作者:姚从光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档案思想  总理衙门  新载体档案 
描述:动的开展对腐朽的清政府及其封建统治制度形成很大冲击,使国家机关和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影响当时的档案机构以及档案工作。洋务运动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的档案思想及档案意识,他们或参与档案工作的改革,或重视并培养档案专业人才,或利用档案保家卫国等,总之,他们都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了档案工作的发展,提高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他们的档案思想及为档案工作做出的贡献值得我们研究重视。本文采用原始文献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的生平及留存的档案资料进行系统分析,重点研究了他们的档案思想,包括他们档案思想的形成,对档案进行搜集、保管、利用的意识,档案保密意识,重视档案工作,重视档案人才等。并在此的基础上分析了他们重视档案的共同因素,通过这几个人物的对比找出他们拥有档案思想的共同特点和规律,以期探索他们对当时尚处于萌芽时期的我国档案事业的贡献。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在清政府中央主要是恭亲王奕诉,在地方上主要指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他们是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对整个洋务运动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他们自幼大多渴望功名(生于皇族的奕诉除外),饱读诗书,但又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从而造就了他们“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立马定乾坤”的格局。洋务运动对我国档案机构的变革以及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其中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功不可没。奕诉掌管总理衙门期间,对总理衙门的档案工作非常重视,专门设立司务厅和清档房两个档案机构;曾国藩对档案的搜集保管异常重视,曾多次派人去太平天国搜集档案材料;李鸿章在办理外交、开办企业的活动中多次利用档案材料,《西国近事汇编》就是多次利用档案资料的成果;左宗棠在新疆用兵时随身携带大量舆图档案,开垦边疆时也利用了大量林则徐留给他的档案材料;张之洞无论担任巡抚总督还是开矿办厂,始终不忘调取档案资料以供参考。他们的档案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档案工作,对我们现在的档案研究仍然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