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2)
学位论文(6)
报纸(4)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22)
历史研究 (7)
甲午人物 (4)
按年份分组
2014(5)
2010(2)
2009(1)
2008(1)
2007(2)
2005(2)
2003(1)
2002(2)
2000(2)
1995(4)
按来源分组
其它(33)
威海甲午战争遗址
作者:柯平  年份:1991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史料 
描述:威海甲午战争遗址
日本在中法战争时期的动向
作者:郭文婷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本  中日关系  中法战争  日法联合  甲申政变  甲午战争 
描述:使清政府分散注意力,进而对中法战争以及中日关系产生了一定影响。关于中法战争的先行研究大多是闱绕战争的参与国即中国、法国、越南而进行的,只有极少数学者提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日本)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新发掘的史料,对中法战争时期日本的行动与意图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考察了中法战争与日本的关系,及其对近代中日关系的影响。论文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三章展开论述。第一章主要论述了中法战争之前的中日关系。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日两国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清朝在鸦片战争以后渐渐沦为半殖民地,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后的改革-步步崛起,并开始向外扩张,期间一再染指清朝属地。第二章分析了中法战争中日本的行动与意图。第一节主要叙述了战争的背景与过程:第节通过分析“清日关系不稳说·日法联合说”,考察了日本对这场战争的反应;第三节论述了甲中事件的背景、过程以及《天津条约》的影响,分析甲申事变与中法战争之间的关系;第四节考察了战争期间日本关注台湾的情况。第三章主要论述了中法战争后日本的动向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通过分析中法战争后日本的舆论反应以及19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东亚的国际形势,考察了日本对朝扩张的政治意图:论述了日本的军事扩张过程及其背后意图。最后总结了中法战争与日本的关系,并从广义上探讨了中法战争的影响。通过论述,可以明确以下三点。首先,日本利用清朝忙于中法战争、在朝势力有所削弱这一点,策划并煽动了甲申事变;事变后,日本认清了清政府担心受到日法夹击而必有所退让这一点,着手于甲申事变的处理。因此,可以说中法战争给日本发展在朝势力、排挤清朝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进而对以后的中日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次,甲申事变的发生也对中法战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清政府在取得镇南关大捷之后急于向法国“乘胜议和”,也是因为受到日本可能参战的潜在威胁。另外,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法双方签订了《中法新约》。清朝外交上的失败,即失去了越南的宗主权,刺激了日本争夺朝鲜的欲望。然而清朝军事上的胜利却使日本认识到了加强军备的重要性,为了实现其独占朝鲜的野心,日本进一步加快了军备扩张的步伐。19世纪中后期是中日关系开始转变的过渡期,本文即以这段时期的清日关系为背景,主要分析了中法战争中日本的行动与意图及其对清日关系的影响,并论述了战争以后日本为争夺朝鲜而做的舆论、军事等准备。十年后,日本终于发动了甲午战争。
福泽谕吉外交思想初探
作者:杨毅刚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福泽谕吉  外交思想  日本  明治维新  近代化 
描述:想形成的国际国内背景和个人经历因素。第二部分分析福泽谕吉是怎样由一个国际关系理想主义者转化为现实主义者的。该部分也主要从国际形势,日本国内政治及个人思想发展来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第三部分分七个部分介绍福泽谕吉的外交思想。即外交哲学、独立自主思想、日中关系思想、对朝鲜政策、从亚洲盟主论到脱亚论、军国主义外交思想、外交权谋思想等七个部分。通过这七个部分的介绍、分析,比较全面地评述福泽谕吉外交思想的主要方面。第四部分是福泽谕吉外交思想对日本近现代外交的影响。主要分三个部分论述。第一部分是福泽谕吉“脱亚入欧”与对英美协调外交路线;第二部分是大陆政策;第三是军国主义外交思想的影响。文章第五部分是对福泽谕吉及其外交思想的评价。
不平等条约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影响
作者:张雪昆  年份:199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不平等条约  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 
描述:不平等条约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影响
论19世纪后半期的日本自由民权运动
作者:魏巍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由民权运动  国家主义  明治维新 
描述:厚的民众基础。将“伸张民权”和“扩张国权”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是自由民权运动的一个特点。运动体现出浓厚的国家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同运动参与者的思想背景、认识的局限性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息息相关。它对自由民权运动在设立国会、改订条约和对东亚邻国的政策等一系列问题上的看法和主张都产生了影响。在19世纪后半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这种国家主义意识对于日本摆脱西方列强强加给它的不平等条约、谋求平等的国际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意识又存在与极端民族主义同流的可能,即将“对西洋对等化”与“对东洋的强国化”结合在一起;将“独立平等”与“海外雄飞”混为一谈;以牺牲亚洲邻国的利益来达到推动国内改革、谋求国际平等地位的目的。这种国家主义意识恶性膨胀的结果,就是“国权至上”的对外扩张主义。
洋务运动时期英语课程研究:以圣约翰大学和京师同文馆为例
作者:索晓晨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英语课程  布朗课程设置理论  圣约翰大学  京师同文馆 
描述:布朗的教学大纲设计理论,从析学生需求,制定教学目标和目的,检测目标落实情况,编写或修订教材,实施教学活动,全面评估大纲设计过程种的各个环节六个方面对当时的英语课程设置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本文主要研究以下问题:1.研究洋务运动时期教会学校和官立学校的英语课程分别有什么特点?2.力图用先进的课程理论从多方面来分析官办学校和教会学校办学思想,教学方法等,并研究其对目前的学校英语课程设置有何启迪意义?由于对外交流的需要,英语教学在洋务运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十分广泛,本文针对当时的英语教育,引入国外的课程理念,用西方的课程理论来分析当时的英语教育。分别选取了官办学堂和教会学堂中最典型的例子,京师同文馆和圣约翰大学进行分析。力图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回顾当时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为当时的英语课程设置找到理论支持,意在为当今的英语课程设置寻求借鉴之处。本文的研究涉及历史学、语言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术领域。采用文献分析法,依照布朗的课程设计模式对洋务运动时期教会学校和官办学堂的英语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尤其是选取典型案例,京师同文馆和圣约翰大学的英语课程进行分析。对于当前的英语课程与教学,我们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措施以及英语师资培养等方面有所借鉴。尤其是在教学与教学方法方面,应当注重实践和口语,并且注意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通过本文的分析,笔者希望对目前的学校英语教学改革有启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