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23)
报纸(593)
学位论文(96)
会议论文(33)
图书(30)
图片(3)
视频(1)
按栏目分组
历史研究 (1286)
甲午人物 (291)
战争概览 (217)
重要战役 (80)
史料集锦 (5)
按年份分组
2013(91)
2004(40)
2003(27)
2002(34)
1999(34)
1995(85)
1991(21)
1989(15)
1987(15)
1979(4)
按来源分组
其它(1879)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比较研究的历史考察
作者:张喜云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  社会改革  近代化进程 
描述:的局限性,主要是以原始资料的积累和当事人回忆记述为主,通过对比中日两国近代史上的两次改革结局的异同,使时人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政治、经济、科技的重要性,并形成了留日学潮,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为后来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第二个历史阶段(1950-1966)的研究,因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的巨大变革,尽管成果较少,但比以前有很大的突破:一是档案资料的系统梳理使得该领域的研究步入正规化;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对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研究从立场到观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三个历史阶段(1978-2006)是该领域研究蓬勃发展的阶段。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迫切要求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历史特点的现代化道路,而对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提供一定的历史经验借鉴。 三个历史时期对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比较研究表明,正确认识两次社会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于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洋务派科技引进研究
作者:王宜凯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科技引进  科技创新  科技观 
描述:面,洋务派的活动也带有极大的局限性,所引进的技术主要适用于军工生产,而且大多都是西方国家早已过时的技术,在对近代科学技术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坚船利炮的感性认识层面,对于社会的影响不大。 应当承认,洋务派的科技引进活动存在着种种缺陷与不足,对于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也相当有限。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洋务运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洋务派不仅引进了部分先进的近代科技,而且在科技引进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技术创新,使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同时,近代科技引进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近代科学教育改革方面,不仅深化了人们对近代科技的认识,而且也为此后维新思潮的兴起提供了前车之鉴。 本文力图通过对洋务派科技引进活动的考察,探求洋务派在近代科技引进活动中的开创性贡献以及历史作用,从引进与创新的角度来揭示洋务派科技引进活动的发展趋势,从而展现洋务派科技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综述洋务运动的起因和发展的阶段性。从洋务运动内部发展趋势和外部国际形势的变化两个方面揭示洋务运动及其科技引进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二部分,具体地展开洋务派科技引进活动在各个阶段的不同表现及特征。各章均是从科技引进的成因、引进成果及创新、科技引进的影响、科技引进与洋务派科学观的关系以及科技引进的各阶段特征等方面来展开,力图呈现洋务派科技引进活动的发展历程,并从中总结各阶段科技引进活动的成败得失。 第三部分,探讨洋务派科技引进活动的总体特征以及由此引发的启示。 本文试图通过以上三部分的展开,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洋务派科技引进的三个历史阶段划分问题。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活动中,洋务派依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在近代科技的引进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举措,形成了科技引进活动由探索到全面引进再到完成的三个发展阶段。二、科技引进活动中各个阶段的创新问题。洋务派对近代西方科技的引进,在当时的形势下都是属于开创性的工作,这就需要洋务派采取全新的措施,以实现中体西用的目的。洋务派的创新性活动不仅指科技引进活动的创新,也包含了在具体科学技术上的创新。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种科技上的创新淹没于整体上呈现被动趋势的科技引进活动中,但这并不能抹煞洋务派在近代科技发展史上的贡献。 三、科技引进活动对于近代科学教育的影响问题。在近代技引进过程中,洋务派首先遇到的难题便是近代科技人才匮乏问题,为了在引进近代科技中不受外商的欺蒙,也为了使引进的近代科技能够更好的使用,培养中国自己的近代科技人才成为摆在洋务派面前最为紧要的事情。洋务运动期间各类新式学堂的创建,不仅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近代科技工作者,为近代科技的引进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也在教育制度方面实现了部分近代化的改革,为打破封建科举制一统天下的局面提供了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新式学堂的建立在开启民风、解除封建思想禁锢方面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近代科技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思想上的准备。 四、洋务派科技观与科技引进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洋务派的科技观直接影响着近代科技引进活动的开展,而科技引进活动的展开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化着洋务派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在中体西用总体观念的支配下,洋务派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始终停留在“为用”的层面,从而使引进的科技只是那些实用性较强的成熟技术,忽视了西方最新科技及其他科学理论的引进;同时,为适应近代科技引进活动的需要,迫使洋务派出台相应的改革措施(如科技教育等),突破了单纯技术引进的局限,也使洋务派对近代科学技术的认识更加深入。 五、洋务派科技引进活动对于当今科技发展的启示。洋务派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而发起的近代科技引进活动,必然存在着诸多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彻底性。但是,我们可以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来认识洋务派在科技引进中的积极作用,结合近代科技引进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当今中国科技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洋务运动时期的电报技术
作者:包羽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产业技术  国际技术转移  本土知识整合  借壳 
描述: 本研究所采用的是史论结合的方法,以洋务运动时期电报技术引进的技术社会史考察为基础,概括出了该项技术转移的三大特点:(1)“强权示范”性,(2)“产业技术根植”性,(3)“借壳”的根植模式
淮系集团研究
作者:冀满红  年份:199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淮系集团  淮军  李鸿章  晚清政治 
描述:集团,是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淮系集团就是这样一个集合体,它带有浓重的军事色彩和政治色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武装政治集团。本文拟对淮系集团作一综合研究,全文共分四章,分别对淮系集团的形成、构成、特点、性质、历史作用... >> 详细
北洋海军将领群体自杀研究
作者:姜峰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洋海军  高级将领  群体式自杀  晚清 
描述:的自杀率?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北洋海军高级将领这一群体的特点与其成员自杀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自北洋海军成军之日起,其内部力量就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特别是闽籍将领与非闽籍将领之间矛盾尖锐,各成员之间没有建立起牢固的人际关系纽带,致使群体的力量没有起到有效的遏制自杀的作用。其次,北洋海军高级将领消极的应对这场战争的心态与这些将领的自杀也有着重要的关系。此外,通过比较研究表明,北洋海军将领是一个倍受社会各界所重视的群体,而通常情况下,军队中受重视程度越高的群体其自杀率越高。另外,在这些将领自杀后,社会各个不同的群体依据自身的利益和知识学背景对自杀者本人的形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建构,并且赋予了其不同的社会意义。这种建构及其社会意义的赋予,从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现出了晚清民初转型时期社会、文化等要素的特点。 本文通过对北洋海军成军特色;北洋海军将领的心态剖析;社会不同群体对这些自杀将领形象的建构及其社会意义赋予等几个环节的探讨,切入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结合部,以期能对群体式自杀研究有所推动。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对洋雇员的管理举措述论
作者:刘泽东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清政府  洋雇员  管理举措 
描述: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出于"自强"的考虑,积极推行近代化事业,为解决近代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募聘了数量众多的外国人.该文主要人募聘洋雇员的历史条件,洋雇员的管理、聘用洋雇员的措施对晚清社会近代化的影响
晚清海防思想研究
作者:周益锋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海防思想  李鸿章  北洋水师  海军衙门  制海权 
描述: 尽管晚清海防思想没有能够指导晚清海防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海洋文化挑战下形成的晚清海防思想还是有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和价值:它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建设;推进了西学东渐;指导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推动了海军教育的发展;帮助建立了近代海军后勤体制。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晚清海防令人痛心的一面。1894年甲午之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令国人大迭眼镜,伤心万分。为什么晚清海防思想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完成近代化,从而指导中国海防走出失败的阴影?分析晚清海防思想,必须从系统出发,去分析人们在晚清社会变局中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耗散选择,从而去发现晚清海防思想发展受阻的各种因素,得出我们关于晚清海防思想的全面结论。当我们这样来看问题的时候,我们会感到眼前豁然一亮,会真切地看到晚清海防思想发展的足、臂、躯干、头被四道箍紧紧地禁锢着,使之不能自由、充分、有序地生长。这四道箍是:封建君主制:禁锢了海防思想发展的足;小农经济:禁锢了海防思想发展的躯干;农业军事体制:禁锢了海防思想发展的臂;封建文化传统:禁锢了海防思想发展的头。在这四道箍的缠绕下,晚清海防思想的近代化历程步履艰难,当清朝的丧钟敲响的时候,晚清海防思想没有走完它的轨迹,没有发育成熟,没有能够完成近代化。 研究历史是为现在和将来提供资鉴。我们可以在历史与现实当中找到一个可供分析用的理论中介,这个理论中介,就是历史研究的范式。从社会转型理论范式看,晚清社会与当代社会都属于转型社会。晚清海防思想的特点和规律具有转型社会的通约性,能够为当前海防海军建设提供资鉴:一是,处在转型社会时期的社会,国内和国外矛盾错综复杂,在海疆面临危机的时候,学习西方先进的船炮技术、集中力量建设海军往往是社会首要的、迫切的要求,很容易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同,但是,在学习西方科技和追求“船坚炮利”的同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体制层面的变革必须跟上,应避免海防海军建设单骑前进;二是,在转型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都很薄弱,因此在海防战略上选择“海口防御”,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但终非久远之策。“海口防御”,缺乏战略主动性,不应该是转型社会时期海防海军建设的最高目标;三是,在转型社会时期,中西军事文化互相冲突、激荡,沉重的文化传统包袱往往是阻碍海防思想变革和创新的最大障碍,面对西方先进的海洋文化,必须首先在思想上彻底清洗文化传统中的落后观念,全面吸收和借鉴西方先进的海军军事文化,才能使海防思想的发展走出危机,柳暗花明。
日本在中法战争时期的动向
作者:郭文婷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本  中日关系  中法战争  日法联合  甲申政变  甲午战争 
描述:使清政府分散注意力,进而对中法战争以及中日关系产生了一定影响。关于中法战争的先行研究大多是闱绕战争的参与国即中国、法国、越南而进行的,只有极少数学者提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日本)在这场战争中
“师夷制夷”与洋务新政
作者:王双印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洋务派  甲午战争 
描述:“师夷制夷”与洋务新政 自19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上半期的洋务新政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大转折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外交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从“师夷制夷”这一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主要线索深入研究洋务新政,不仅对正确认... >> 详细
北洋海军管理体制研究
作者:王绪渊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洋海军  管理体制  军制改革  甲午海战 
描述:中国军制的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笔者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将传统史学研究方法与军事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相结合,坚持史论结合,对北洋海军管理体制作系统研究。本文拟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纵向梳理北洋海军管理体制的创建历程。北洋海军管理体制的创建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19世纪80年代初期,薛福成提出《北洋海防水师章程》和丁汝昌订立《北洋水师号衣图说》拉开了北洋海军管理体制创建的序幕;第二,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成立和《北洋海军章程》颁布实施宣告北洋海军管理体制成形;第三,甲午战前,北洋海军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了管理体制中的海军大阅制度和海军奖惩制度。 第二部分,归纳总结北洋海军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北洋海军管理体制包括舰船管理、官兵管理、后勤管理、经费管理和指挥体制等。北洋海军管理体制在很多方面都已突破传统军制,开启了中国军制的近代化变革。 第三部分,分析北洋海军管理体制的特点,客观评价北洋海军管理体制的利弊。北洋海军管理体制是西方近代军事制度与中国传统旧制的结合,一些管理章程已具有近代军事法性质,内容也较为全面、系统。因此,北洋海军管理体制的特点就主要体现在“参用西法”、法制化、系统化三方面。北洋海军管理体制不仅为北洋海军的近代化提供可靠保障,还推动了清末军制改革,其历史作用不容低估。但北洋海军管理体制中存在最高领导权的二元化,管理层权责不一致和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等弊端,最终未能改变北洋海军覆灭的命运。 第四部分,分析北洋海军管理体制受到封建体制的严重束缚。北洋海军管理体制在推行过程中,深受封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的束缚。首先,以封建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无法为北洋海军的发展及其管理体制的推行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其次,封建集权政治下的腐败严重侵蚀和破坏北洋海军管理体制。最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也严重制约北洋海军管理体制。 时值今日,甲午海战的硝烟已散去一百多年,但北洋海军失败的耻辱时刻激励我们不应忘记历史的教训。在21世纪的新时期,我们更应以史为鉴,居安思危,认清来自海洋方向的潜在威胁,加快海军的现代化建设,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