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洋海军将领群体自杀研究
-
作者:姜峰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洋海军 高级将领 群体式自杀 晚清
-
描述:的自杀率?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北洋海军高级将领这一群体的特点与其成员自杀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自北洋海军成军之日起,其内部力量就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特别是闽籍将领与非闽籍将领之间矛盾尖锐,各成员之间没有建立起牢固的人际关系纽带,致使群体的力量没有起到有效的遏制自杀的作用。其次,北洋海军高级将领消极的应对这场战争的心态与这些将领的自杀也有着重要的关系。此外,通过比较研究表明,北洋海军将领是一个倍受社会各界所重视的群体,而通常情况下,军队中受重视程度越高的群体其自杀率越高。另外,在这些将领自杀后,社会各个不同的群体依据自身的利益和知识学背景对自杀者本人的形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建构,并且赋予了其不同的社会意义。这种建构及其社会意义的赋予,从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现出了晚清民初转型时期社会、文化等要素的特点。 本文通过对北洋海军成军特色;北洋海军将领的心态剖析;社会不同群体对这些自杀将领形象的建构及其社会意义赋予等几个环节的探讨,切入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结合部,以期能对群体式自杀研究有所推动。
-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对洋雇员的管理举措述论
-
作者:刘泽东
年份:199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清政府 洋雇员 管理举措
-
描述: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出于"自强"的考虑,积极推行近代化事业,为解决近代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募聘了数量众多的外国人.该文主要人募聘洋雇员的历史条件,洋雇员的管理、聘用洋雇员的措施对晚清社会近代化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
晚清海防思想研究
-
作者:周益锋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海防思想 李鸿章 北洋水师 海军衙门 制海权
-
描述:
尽管晚清海防思想没有能够指导晚清海防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海洋文化挑战下形成的晚清海防思想还是有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和价值:它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建设;推进了西学东渐;指导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推动了海军教育的发展;帮助建立了近代海军后勤体制。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晚清海防令人痛心的一面。1894年甲午之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令国人大迭眼镜,伤心万分。为什么晚清海防思想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完成近代化,从而指导中国海防走出失败的阴影?分析晚清海防思想,必须从系统出发,去分析人们在晚清社会变局中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耗散选择,从而去发现晚清海防思想发展受阻的各种因素,得出我们关于晚清海防思想的全面结论。当我们这样来看问题的时候,我们会感到眼前豁然一亮,会真切地看到晚清海防思想发展的足、臂、躯干、头被四道箍紧紧地禁锢着,使之不能自由、充分、有序地生长。这四道箍是:封建君主制:禁锢了海防思想发展的足;小农经济:禁锢了海防思想发展的躯干;农业军事体制:禁锢了海防思想发展的臂;封建文化传统:禁锢了海防思想发展的头。在这四道箍的缠绕下,晚清海防思想的近代化历程步履艰难,当清朝的丧钟敲响的时候,晚清海防思想没有走完它的轨迹,没有发育成熟,没有能够完成近代化。
研究历史是为现在和将来提供资鉴。我们可以在历史与现实当中找到一个可供分析用的理论中介,这个理论中介,就是历史研究的范式。从社会转型理论范式看,晚清社会与当代社会都属于转型社会。晚清海防思想的特点和规律具有转型社会的通约性,能够为当前海防海军建设提供资鉴:一是,处在转型社会时期的社会,国内和国外矛盾错综复杂,在海疆面临危机的时候,学习西方先进的船炮技术、集中力量建设海军往往是社会首要的、迫切的要求,很容易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同,但是,在学习西方科技和追求“船坚炮利”的同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体制层面的变革必须跟上,应避免海防海军建设单骑前进;二是,在转型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都很薄弱,因此在海防战略上选择“海口防御”,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但终非久远之策。“海口防御”,缺乏战略主动性,不应该是转型社会时期海防海军建设的最高目标;三是,在转型社会时期,中西军事文化互相冲突、激荡,沉重的文化传统包袱往往是阻碍海防思想变革和创新的最大障碍,面对西方先进的海洋文化,必须首先在思想上彻底清洗文化传统中的落后观念,全面吸收和借鉴西方先进的海军军事文化,才能使海防思想的发展走出危机,柳暗花明。
-
日本在中法战争时期的动向
-
作者:郭文婷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本 中日关系 中法战争 日法联合 甲申政变 甲午战争
-
描述:事变与中法战争之间的关系;第四节考察了战争期间日本关注台湾的情况。第三章主要论述了中法战争后日本的动向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通过分析中法战争后日本的舆论反应以及19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东亚的国际形势
-
“师夷制夷”与洋务新政
-
作者:王双印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洋务派 甲午战争
-
描述:“师夷制夷”与洋务新政 自19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上半期的洋务新政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大转折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外交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从“师夷制夷
-
北洋海军管理体制研究
-
作者:王绪渊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洋海军 管理体制 军制改革 甲午海战
-
描述:拟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纵向梳理北洋海军管理体制的创建历程。北洋海军管理体制的创建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19世纪80年代初期,薛福成提出《北洋海防水师章程》和丁汝昌订立《北洋水师号衣图说》拉开了北洋
-
甲午战争时期清军后勤研究:以陆路战场为中心
-
作者:宫贤鹏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甲午战争时期清军后勤研究:以陆路战场为中心
-
甲午战争与后清流
-
作者:杨宝杰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后清流 主战
-
描述:成果。但目前已取得的成果大都集中于前清流,而关于后清流的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因而有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必要。 中日甲午战争是后清流崛起的契机。后清流的最重要的活动和言论都是围绕甲午战争展开的。因而这篇
-
洋务运动时期海外游记与西学东渐
-
作者:王辉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海外游记 西学东渐
-
描述:战争爆发这段时期,中国文人出游西方所作的海外游记为研究对象,分析洋务时期海外游记与西学东渐的关系。首先对洋务时期中国文人在西方的出游情况做简单介绍,重点考察海外游记中中国文人对西方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科技以及军事情况的考察和思考。并分析这些游记中的记载对西学东渐的推动作用。最后分析洋务时期海外游记的局限性从而得到一定的启迪和思考。本文还通过洋务时期海外游记特别研究了当时的出游者看到的中日学习西方的对比情况,通过当事者笔下分析来探讨中日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差距。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虽然洋务时期中国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留学和境外游历活动,但是由于之前西学的输入主要依靠西方传教士,相比之下,中国人自己笔下的西方世界更容易让当时的国人接受和相信,这些游记对西学东渐是有促进作用的,但是由于出游者自身的阶级和认识局限性以及...
-
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俄国远东政的嬗变(1895-1904)
-
作者:殷欣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沙俄 远东政策 《中俄密约》 “黄俄罗斯计划” 日俄战争
-
描述:国是其推行大陆政策的绊脚石。此后,日本便以俄国为敌,同俄国在远东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自1895年“三国还辽”开始,俄国便拉开了俄国实行其远东侵略计划的序幕。由于受当时的国际环境以及俄国国内内部环境的影响,在1895年——1904年这十年的间里,俄国将其侵略的重心逐步转移到远东。通过对俄国远东政策的渐变过程的分析,可以将其远东政策分为三个时期:1895年——1896年为第个时期,这是俄国初步涉足远东,尚不敢轻举妄动的时期。1896——1902年为第二个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经过1896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俄国领导的“三国还辽”的成功极大地刺激了俄国在远东的野心,从此,俄国将其战略重心完全转移至远东地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和朝鲜的大片领土,企图称霸远东。1902——1904为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俄国的争霸行为最终导致日本和其他西方列强的强烈不满,最终导致了1904日俄战争的爆发,俄国最终惨败于战争而暂时退出了远东的争霸。本文也是按这一时间顺序将文章分为四章:第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沙俄在“干涉还辽”后为了保卫其胜利果实,假以中国“救星”的角色,威逼利诱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实质上俄国通过这一条约实现了西伯利亚铁路支线穿过中国东北的愿望,同时利用华俄胜道银行对中国进行资本的输入,从而将其侵略势力名正言顺的伸展到了中国东北。在第二章中,沙俄进一步脱下了虚假的外衣,决意通过军事征伐来强占中国东北。由此炮制了侵略中国的“黄俄罗斯计划”,“黄俄罗斯计划”是俄国远东扩张政策的升级,俄国通过《奉天暂且交地章程》把东三省将军变成向俄国军事指挥官负责并维持地方治安的工具,“满洲”名存实亡,成为俄国的殖民地。俄国将其重心完全转移到了远东地区。除了在中国进行掠夺外,沙俄还在朝鲜的问题上同日本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并企图独霸朝鲜。在第三章中,面对俄国在远东地区咄咄逼人的侵略架势,及其在远东的“闭关门户”和独占中国东北和朝鲜的野心,其他列强感受到了来自沙俄的威胁。由于俄国推行的远东政策同日本的大陆政策的矛盾的不可调和,日本在朝鲜和中国东北与俄国对抗不断升级,一场大战不可避免。受本国利益的驱使,其他列强均支持日本对俄宣战,最终爆发了日俄战争,日俄战争以俄国的惨败宣告结束。至此,沙俄在这一时期的远东政策宣告破产。文章的最后对这一时期俄国“远东政策”嬗变的原因从国际环境、国内环境、以及其国内领导人因素这三个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从而揭示出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