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23)
报纸(593)
学位论文(96)
会议论文(33)
图书(30)
图片(3)
视频(1)
按栏目分组
历史研究 (1286)
甲午人物 (291)
战争概览 (217)
重要战役 (80)
史料集锦 (5)
按年份分组
2013(91)
2004(40)
2003(27)
2002(34)
1999(34)
1995(85)
1991(21)
1989(15)
1987(15)
1979(4)
按来源分组
其它(1879)
论清军后勤供给与甲午战争
作者:刘志坚  年份:199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论清军后勤供给与甲午战争
洋务运动时期新式教育的萌芽与初步发展
作者:张国柱  年份:200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新式教育  近代化 
描述:术学校和培养自己军事人才的天津水师学堂等系列军事学校。这些学校在创建方式、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都与以往传统教育有本质区别,从而揭开了中国新式教育的序幕。书院改革和海外留学是近代中国教育的另一种新模式,为古老的传统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另外,由于此时的条约体系初步形成,外国传教士在华活动规模进一步扩大,他们创办了一系列教会学校,为中国近代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提供了借鉴。随着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书籍日益增多,在同文馆和福州船政局中都出现了专门或附设的译书机构,以及传教士办的译书机构。大量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书籍的出版以及教科书的编印,为新式教育和西学的发展提供了载体和传媒。新式学堂、留学教育、新式书院、教会学校和翻译出版西书,几者有机结合,形成了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教育,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初始阶段。
北洋海军中的闽籍将领——对晚清一个特殊军事群体的研究
作者:黄建平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洋海军  闽籍将领  军事素质  晚清  军事群体 
描述:强大的北洋海军中,闽人占据了重要地位,其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海军将领群体。在晚清北洋海军的兴起、发展过程中,这个群体始终是与其联系在一起的:晚清北洋海军建设中处处有他们的身影,海军建设的兴衰成败也从一开始就与他们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在近代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问题上他们也成为倍受争议的群体:这个群体形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其出现是晚清洋务运动,特别是海军建设的重要成果;同时,他们的表现和作为也成为检验这场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这个群体的基本概况、形成过程、所作贡献以及历史局限性研究,除了从回顾这个群体的历史,展现其全貌的角度有其意义。同时,这种系统研究的视点也延伸向了另外一角,即晚清海军建设成败的经验。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道德教育
作者:顾红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道德教育
明治日本的军事经济的研究
作者:唐英林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征兵告谕”  军产复合体  政商  铁道军事运输  北洋舰队  条约改正 
描述:心的私营企业、军队和政府结合形成的军需产业复合体。从狭义上来讲,军需产业包括了维持军队和对外开战时所必需的服装、燃料、食品、武器装备等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对于甲午战争清朝战败的原因,有必要从军需
李鸿章海防思想研究
作者:葛丽君  年份:199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部分: 一、分析李鸿章海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指出其海防思想是对西方坚船利炮挑战的反应。 二、阐述李鸿章海防思想的具体内容,指出其核心是一种守势战略,指导思想为“守疆土,保和局”。 三、对李鸿章海防思想的评价,指出其海防思想推动了中国海防建设的近代化,但也存在许多局限性。 四、分析李鸿章海防思想破产的原因,指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腐朽落后的政治、经济制度是造成李鸿章海防思想破产的根本原因。
明治时期日本汉文学家依田学海与中国
作者:杨爽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依田学海  中日交流  人物交往  甲午战争  中国观 
描述:明治时期日本汉文学家依田学海与中国
清末上海广方言馆及其数学教育
作者:易萍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海广方言馆  清末洋务运动  广方言馆算学课艺 
描述:上海广方言馆是清末洋务运动中继京师同文馆成立之后的第二个官办的新式学堂.它最初拟名为"上海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学馆".后正式定名为"上海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同文馆",简称"上海同文馆".据推测可能在1867年4月下半月至11月上半月之间改名为"上海广方言馆".同治九年(1870)
错位与重构:明治维新后日本身份转变研究
作者:杨治国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治维新  身份  定位  建构 
描述:错位与重构:明治维新后日本身份转变研究
试论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之差异
作者:方宗玮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年),但是,中日两国开启的这种东方民族追求现代化的改革运动却有诸多差异: 首先是在其改革的政治前提和经济基础上差异很大。中国封建政治是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体制,其经济基础是地主所有与小农经营的较为牢固的封建自然经济体系,资本主义萌芽极其微弱。因此,中国传统势力异常强大;地主阶级改革派(即洋务派)未能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也未能得到最高统治者的坚定支持,反而经常受到来自守旧派的强大阻力,当然很难全面地有所作为,只能开展较低层次的改革;而日本封建政治是分封原则下中央和地方分权的天皇虚位而将军执政的幕藩体制,封建自然经济体系在较多资本主义萌芽作用下趋于瓦解。因此,拥有自治权力的诸藩能够推行同幕府中央相抵触的藩政改革,并且西南诸藩的下级武士改革派在掌握藩政实权之后,形成了倒幕斗争的基地,能够在倒...